潮州有句俗语:「锣静鼓歇,全个无戏」。意即锣鼓一停,戏便完了。

    任何戏剧都需要音响和配乐,潮剧锣鼓(敲击乐)和潮剧音乐便是构成戏剧视听教育和娱乐性的主要部份。潮剧锣鼓音乐伴奏是潮州音乐中的一个类门;而广义的潮州音乐是广东潮汕民间音乐的统称。由于配奏乐器与音调之不同,它便分为锣鼓乐、丝弦乐、笛套乐、庙堂乐,还包括一些汉乐,及组成潮剧的伴奏乐。各类锣鼓科介与音乐都保存着传统的演奏方法。在潮剧锣鼓音乐里,传统乐师把许多锣鼓科介、各首不同的潮州音乐灵活地运用到舞台演出中,并依据原曲的基调再加变化或增删,务使每个锣鼓段符合剧情的发展,藉以加强舞台表演的艺术效果。例如:想计科(注1)、攻城科、撑船科、更鼓科、笑科、哭科等,都有一定的锣鼓科介;而皇帝上殿、县令升堂、将领出征、官员相迎、合家团圆等,亦有一定的曲牌。此外,还有开场锣鼓、完场锣鼓、随点锣跟、伴乐弦引、头板、二板、三板、散板的锣鼓介头(注2)。在潮州明墓出土的古老潮剧手抄剧本《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中,除了戏文外,末尾附有官话唱念「得胜鼓」与「三棒鼓」的锣鼓谱记录,饶宗颐教授曾对此锣鼓谱提出研究(注3)。照本人的初步分析,依鼓谱所记录的字句看来,是当时艺人对锣鼓的念音用简单的代名词记下,但没有明确的节奏标记。「得胜鼓」看来是正字的锣鼓;近似现代潮州大锣鼓的科套。依据史料,正字戏是潮剧的「师傅」,潮剧初期的演出,有很多内容受正字戏的影响,锣鼓乐器也很简单,在潮流的演变中,潮剧变化较多,演奏乐器逐渐增加,使之充实,形成现今有名的潮州大锣鼓,正字戏的锣鼓,如今还是很大程度地保留着传统的演奏方式,乐器没有多大的变化。

    锣鼓乐器的多少,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目前潮剧艺人对锣鼓的念句也与前有所不同。「得胜鼓」的「角」、「贡」、「正」,就似目前的「告」、「咚」、「」。依此「得胜鼓」可以解为如下的锣鼓念谱,成为一段有节拍的锣鼓科套:

    至于「三棒鼓」是近似目前潮乐的小锣鼓科,小锣鼓科变奏较复杂,念谱变化多,候慢另行解谱。由此可以说,潮剧在舞台表演时的锣鼓音乐艺术是比潮州音乐更为复杂的。

    组成潮剧锣鼓音乐的乐队,相传至今,都是分为文场及武场两部分。演出时,文武场需要紧密地互相配合,人数大致要十五至二十人。乐器的配置,经过历代易迁,随着伴奏的需要以及艺人的变革,逐渐由少而多。发展至今,文武场乐器可分为三大类,并略介绍于下:
武场乐器:从制造乐器的物料来分类,有下面三类。
1.木属- 木板、木鱼、辅板
2.革属- 哲鼓、柿饼鼓、战鼓、中鼓、大鼓、低音鼓
3.铜属- 深波、钦仔、大钹、小钹、斗锣(曲锣、班锣)、大斗锣(战锣)、锣仔、九仔锣、铜钟、苏锣、号头
文场乐器
1. 拉奏乐 -字弦(二弦、头弦)、胡弦(冇弦、椰胡)、二胡(提胡)、中胡弦(中冇)、大胡弦(大冇,现以中提琴代之)、板胡
2. 吹奏乐 – 大唢吶、小唢吶、笛、箫
3. 弹奏乐 -扬琴(摇琴、洋琴)、蓁琴、月琴、木琴、三弦、大三弦、琵琶
    

    整个乐队的伴奏由司鼓作指挥。他掌执木属及革属之九种打击乐器,灵活配合运用,并以介头鼓点指挥武场敲击乐员的调配与使用铜属乐器。司鼓也有指挥文场音乐及演员的表演动作的责任,其变化甚为多样。而文场则由头手(注4)乐师掌字弦或唢吶领奏。

    以上看来,潮剧锣鼓音乐艺术是组成潮剧舞台演出的重要部分。它与演员又具密切关系,经常要依据剧情的发展及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加以烘托,使其尽善尽美。而演员的一举一动,更必须与音乐锣鼓合拍谐和。倘若合作不够紧凑,便会破坏整个舞台演出的气氛,致使剧情松散,观众看之无味,得不到好的演出效果。可见潮剧锣鼓音乐与演员的紧密配合,是决定演出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

潮剧锣鼓口诀(注5):
锣鼓字 所代表之乐器及打击方式
咚   鼓单槌重击
隆   鼓双槌重击
主   鼓单槌或双槌敲击,发出闷音
告   木板、木鱼或鼓沿重击
哲   战鼓或哲鼓重击
立   用手按住斗锣敲击,发出闷音
刁   斗锣重击
干   斗锣锣沿重击
圈   深波重击
焦   斗锣及大钹齐击或与鼓齐击
   斗锣、大钹、深波与鼓齐击,或钦仔、大小钹、月锣与深波齐击
仄   斗锣、大钹、深波与鼓闷击
侈   小钹单击
的   抗锣单击
鲜   抗锣及小钹齐击
宙   月锣单击
仓   苏锣或深波与其它乐器齐击
查   大钹重击
充   钦仔、小钹、抗锣齐击
空   钦仔单击
  

你是本文的第1110位读者
来 源: Internet
作 者: 刘福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