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这句话有点夸张;但是,有大量潮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潮州戏,这句话也许比较确切。潮剧覆盖大陆的潮汕地区及比邻的闽南一带及台湾局部地区。就因为这些地方潮人居住相当集中,潮剧是他们文化生活要求。在清朝中期以后,移民东南亚的潮州人逐步增多。近代以来,劳力输出及自由移民热潮兴起,到东南亚各国的潮人很多,在泰国的潮人早已超过百万人,新加坡潮人占总人口近40%。潮剧也就在那些地方落地生根。有史料记载,潮剧最早到海外演出的是19世纪中后期,当时老正和、老双喜、老万年春、老福来等戏班,经常滞留在泰国演出。
    20世纪前期在泰国耀和力路和石龙军路一带,潮剧已进入戏院演出。在泰国家业发达的华侨也参与经营戏班和戏园。如近代知名华侨郑智勇,就买下了到泰国去的老三玉、新三玉戏班,并承包经营,开设剧场。1897年泰皇朱拉隆功出游欧洲回国,皇室特演出潮剧三天迎驾。还有20世纪30年代,电影大师卓别林在新加坡观看了潮剧《杨家将》后,发表观感说:戏的表演手段有助我理解戏剧内容,眼神动作都是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如泣如诉的丝弦,如雷鸣般的锣鼓,震撼人心,潮剧美极了。中国戏曲艺术让人们欣赏不忘,以此纳入世界艺术宝库,令人欣慰!新加坡潮人很多,潮剧戏班到新加坡也多,清光绪年间已有赛永丰班等在大坡、小坡活动,当地也在乐社的基础上建立戏班,排出很多潮剧戏出。20世纪20年代,又有老荣和兴、老玉楼春、老万年春班及新天彩等戏班陆续演出。
  近半个世纪以来,潮剧到国外演出,规格更高,受到各国政府及民间文化团体的礼遇。1960年11月,中国潮剧团应邀访问柬埔寨王国,由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任团长,首场在王宫演出,哥苏玛王后莅临观看并给团长和表演艺术家授勋。1979年中国广东潮剧团应泰中友好协会邀请,首次到泰国演出,此后直至1999年,仅广东潮剧院各个团体及潮汕各市、县潮剧团,前往泰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法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港、澳、台等地演出,共达80次以上。
  潮州戏多渠道传播到海外,近百年来在海外落地生根,同时受外国文化环境影响,在剧目及艺术综合各方面,也获得了不少革新和提高。以泰国为例,一是剧目内容在当地受电影及西方戏剧的影响,并进行改编,如《姐妹花》、《人道》等。还有以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改编为《一磅肉》,别开生面。二是不少泰国华侨知识分子参加到潮剧界来,写出了不少潮人海外生活题材的剧本。1925年曼谷青年陈铁汉、苏醒寰等人成立觉悟社,编写了不少剧目。还有潮剧作家谢吟编写的新剧《可怜一渔翁》,陈秋痕编写的《活石头》,均很受欢迎。三是进入外国剧场演出之后,管理及演出美术的变化,受外国生活影响,剧目所用的服装出现西装革履,道具出现近代车辆,还配套采用实景装置以至机关布景等。五是行当及演员的变化,潮剧班的童伶制,在泰国、新加坡受到法律干预,当地有不准雇用童工的规定,不得不解放童伶,因此出现唱声不能与音乐适应的问题,只得及时招用女演员,效果更佳,是戏班改革童伶制的开端,对艺术革新也很有促进。六是渗入当地的文化特色,潮剧在泰国演出,语言上只用潮语,但演员来源不多,很多华侨青年又不愿参加剧团,只好寻找当地青年加入,所以有的潮剧团招收泰国北部佬族青年入班,但他们只能按谱唱音,聊以充数。由此获得启发,泰国当地剧团也尝试用佬族语言唱念潮剧,有如西洋戏剧在中国用国语演出一样,开拓出新的艺术路径。
  国外潮侨在当地兴办潮剧团,弘扬潮汕文化特色,把潮文化的精华在世界各地传播。法国潮州会馆潮剧组,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受荷兰、比利时等国华侨团体的邀请,前往当地演出,进一步加深同乡情谊,也让各国朋友了解中国,了解潮汕。
  潮剧在海外的发展,也增强了海内外文化的交流。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在外国的潮剧团,所有设备如乐器、服装,都由潮汕地区各工艺厂商供应。法国潮州会馆潮剧组自1986年成立以后,各种锣鼓乐器、戏服道具,都从汕头购置。潮汕传统的艺术的色彩,也多由潮汕的戏曲艺术家辅导传播。近十多年来,潮剧院及汕头戏曲学校的艺术家,常受国外潮剧团的邀请,前往传艺。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等1989年到法国演出,以精彩表演作示范,言传身教,使当地潮州会馆潮剧组获益良多。1996年5月,汕头戏曲学校少年潮剧团到法国潮州会馆访问,并以《杨子良讨亲》、《关王庙会》、《盗仙草》等锦出戏作为会馆潮剧组的专业教材。在泰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许多民间潮剧团体,通过民俗喜庆或传统节日,或举办“潮州周”,组织在当地出生的潮人子弟参加活动,接受潮州戏艺的熏陶。当地老艺术家也常对年青的剧团成员言传身教。法国潮州会馆潮剧组陈宗炯先生,本身是乐师,对女儿陈佩华演唱潮曲经常加以指点,还鼓励外孙女曾蕴琪、孙女陈珊瑚学习潮州方言,了解故乡文化,指导她们演好《观灯》、《龙凤店》等戏出。一家三代四人,时常同台演出,传为美谈。
  国际潮剧节是对世界潮剧的总检阅。在20世纪末的1993年和1999年10月,在潮剧的故乡汕头市先后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国际潮剧节”。
    第一届潮剧节,共有来自泰国、新加坡、法国、美国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11个潮剧团,广东、福建两省18个专业潮剧团及汕头戏曲学校。第二届潮剧节,前来参加的有海内外31个演出团体。两次潮剧节共有近百个剧目在汕头各个剧场演出,体现出多种风格与艺术的创新。演出的剧目有《碧血杨州》、《蝴蝶梦》、《潇湘秋雨》、《井边会》、《陈良杀妻》、《琼浆玉露》、《蓝继子哭街》、《高旺过街》、《包公陈情》、《红鬃烈马》、《闹钗》、《考仆》、《别窑》、《断桥会》、《龙凤店》、《观灯》等等。几十个剧团的两次大聚会,可谓史无前例,反映出潮剧世界性大发展和崭新的面貌。最为生动的是体现在潮剧传统开台吉祥戏《五福连》的大会串,由30多个剧团参加,既保留了传统“吉祥、祝福”的主题,又打破现代舞台的陈规。如其中《仙姬送子》,让众仙女从天而降;《八仙庆寿》竟组织八男八女同庆福寿;《京城会》就更为出色了,单是剧中主角吕蒙正与妖妻刘翠屏就有26对出场。30个多潮剧团投入了170多人参加演出,共同歌颂潮剧的繁荣。1993年在汕头举办第一届国际潮剧节期间,还举办了“潮剧艺术展览会”全面展出潮剧《蔡伯皆》、《荔镜记》、《金花女》等古典戏文及潮剧戏袍、道具、乐器,以及大批演出剧照及潮剧艺术家的作品,反映潮剧艺术的变化革新和丰富内涵。同时出版了《潮剧节专刊》。在1999年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潮剧节,晚间演出,白天“举行海内外潮剧研讨会”,从剧史、剧目、艺术理论及海内外潮剧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研讨,与会者互赠了有关潮剧史志及研究专著,还发起成立了“国际潮剧联谊会”。
  国际潮剧节带来了令人振奋的信息,显示海外已存在众多的潮剧团体,如新加坡的余娱儒乐社、陶融儒乐社、潮剧联谊社、揭阳会馆潮剧团、南华儒剧社,中国香港的新天艺潮剧团、新升艺潮剧团、楚蕙潮剧团,泰国潮剧团,美国洛杉机玄武山福德堂潮剧团,澳洲潮州同乡会声艺潮剧社,法国潮州会馆潮剧组等,仅泰国就有30多个潮剧团体。几乎在已经建立潮州同乡会的国家就有潮剧团,各种类型的潮剧剧目数以百计,分别在世界各个角落上演。  

你是本文的第2491位读者
来 源: 《潮剧》
作 者: 陈历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