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纷纷行动起来抗日救亡。汕头市的爱国青年,在中共汕头市工委的倡导组织下,于8月13日成立“汕头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称汕头青年抗敌同志会)。党组织在领导青抗会进行抗日爱国活动时,还十分注重抓武装建设,在汕青抗会中成立军训部,组织义勇队。
1938年8月日本侵略军攻占粤东前哨南澳岛。作为潮汕门户的汕头市随时有可能陷入敌手。这时,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提出了“一切为了发动群众准备开展潮汕游击战争”的号召,并积极举办“游击战术干部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除汕青抗骨干外,各县青抗会也选派干部来汕学习。训练班还请来汕检查工作的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副书记谢育才,讲述游击战争的战略位置问题;请红军连长黄玉屏传授游击战术常识,使学员增长了不少军事知识。中共汕头市工委为了进一步落实备战措施,由汕青抗派出工作组到市郊金砂乡,组织起一支以陈良非、李亮等人为骨干的金砂工农抗日自卫队。并派军事干部黄玉屏、冯志坚到该乡协助训练这支队伍。与此同时,汕青抗会还派出人员,组成四个战工队,分赴桑浦山周边和铁路沿线的宝陇、宏安、岐山、蓬州一带,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游击支点,准备游击战争。 1939年6月21日,日本侵略者在军舰和飞机配合下,对汕头进行突袭,22日占领了汕头市。在日寇进攻汕头当天,汕青抗会领导人罗林与黄玉屏、冯志坚奔赴金砂乡,领导抗日自卫队准备参战,并得到当地驻军发给的步枪20多支及手榴弹一批。但守军营长李平虑及自卫队缺乏实战经验,为了避免不必要牺牲,要自卫队先行撤离。由此罗林等人带领自卫队撤往桑浦山麓下的池边乡。这时汕青抗骨干林克清等人,也从蓬洲龙泉岩守军仓库取得8支长枪和子弹撤到池边乡;中共潮汕中心县委军事部长卢叨等领导人也赶来这里。经研究决定,将得来武器武装自己,成立抗日武装,并挑出青壮年80多人,临时组建起“汕头青抗会武装大队”,大队下设四个分队,每队17至18人,每人配步枪一支、手榴弹2枚,分别由林克清、许英、王武、陈良非任分队长。整个队伍由罗林、黄玉屏、冯志坚带领。这样由中共领导的潮汕第一支抗日武装,就在日寇进攻汕头市的当晚迅速组成了。 翌日,这支临时组建的抗日武装队伍,开赴桑浦山内集训。6月25日汕青抗第二战工队又向当地守军保安团争取到“七九”步枪20多支和一批子弹,武装了一些尚未武装的人员。 1939年7月7日,在抗战两周年的庄严日子里,汕青抗武装大队(也称汕青抗游击队)在桑浦山宝云岩正式成立了。全队共88人(一半是共产党员),拥有长短枪支近60支,卢叨任指导员,罗林任大队长,黄玉屏、冯志坚任副大队长,陈谦也参与大队的领导工作。大队下设5个分队和1个侦察班,以及宣传组、救护组、后勤班。武装大队成立后,各县青抗会也陆续派员来参队,进一步增强了游击队的力量,实际上汕青抗游击队,是潮汕青抗游击队。 汕青抗游击队伍经过重新组建和扩编后,即向铁路沿线挺进,一面发动群众破坏敌交通线,一面伺机打击小股日伪军和镇压汉奸卖国贼。 7月下旬,潮汕中心县委在揭阳西淇召开会议,研究汕青抗议游击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鉴于当时游击队力量薄弱活动范围狭小,又无公开名义,经费即将用竭,弹药日益减少,中心县委认为,在保持党领导和队伍独立性的原则下,可利用国民党番号,争取给养和合法地位。经代表与当地守军独九旅旅长华振中谈判,在得到华承认游击队独立自主原则下,游击队同意接受独九旅游击队番号。但群众仍惯称这支队伍为汕青抗游击队。 汕青抗游击队以八路军和新四军为榜样,活跃在潮汕抗日最前线,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取得了莲塘初捷,活捉日本军曹加藤始助,洋头村侧击敌人,乌洋山力抗强敌,夜袭阁州伪自警团,青麻山反扫荡等战斗的胜利,有力的牵制了敌军,支援了守军作战。参战9个多月,战绩累累,名扬潮汕。由于汕青抗游击队英勇作战,屡立战功,打出威名,受到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的妒忌,1940年4月被迫解散。此后,这支党所领导的潮汕抗日武装,化整为零,留下20名党员骨干,组成两个武装小组,一支开赴潮、澄、饶敌占区,继续打击日伪汉奸;一支开往潮、普、惠国统区进行隐蔽斗争。这二支武装人员,成为后来抗日韩江纵队的武装骨干力量。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