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以前,衣服多是自裁,用针线手工缝制;市料以土棉布为主;染料多用黄栀、黄土、树皮、靛青等浸染。男的款式上衣是对开胸、打布钮的唐装,裤是宽脚交头式:女的是上衣胖大交胸的“大筒衫”,裤子褶腰宽裆。富人穿的是丝绸绫缎、女人头发挽髻;银钗插髻;有钱人戴耳环、玉手镯、金戒指。幼儿穿开裆裤。
    民国时期,许多城镇男人穿中山装、青年装、学生装,个别人穿西装;女人穿大反领。男人礼服常是穿长衫、配黑色马褂、戴黑色瓜皮帽或宽边礼帽,称“荷兰帽”,穿布质圆口鞋。女人出嫁时穿大红旗袍,披大红霞披肩,头戴嵌珠凤冠、配百褶罗裙、脚穿红色绣珠鞋。而多数平民百姓则只穿新衣裤鞋袜。
    新中国成立后盛行中山装、列宁装、青年装、学生装;妇女多穿对襟便衣。布料在六十年代尚民主蓝,七十年代时尚华达呢、细布、哔叽、几尔丁等;八十年代后时尚的确凉、尼纶、涤纶、丝绸、毛料等。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草绿色军装;八十年代起盛行西装、猎装、狄克、恤衫、喇叭裤、牛仔裤、风衣等;青年妇女喜穿连衣裙、褶裙、西装套裙等,款式越来越多样化。
    潮汕半山客的几种特色穿带:
    木屐    一般以苦楝树制成坯,用棕毛编成“屐带”,制成粽屐,称“棕屐牯”。后来改用汽车轮胎的橡胶割制为带;新中国成立前,白天一般打赤脚不穿鞋屐;出嫁新娘穿红屐。现在改为“三角带拖鞋”或塑胶拖鞋。
    洗身帕  用二米长80厘米宽、红蓝相间的格布制成。过去,农民下地或上山割柴草,几乎都随身携带或披于肩上、束于腰间,劳动可擦汗,乘凉时垫坐,洗浴当浴布或围腰;寒凉时围颈或当头巾,出外时可打包袱。现在,劳动条件改善,洗身帕已少用。
    背带    用背带背婴儿是客家妇女的独特风采。一般为宽0.5米、长约2米的布带,用以兜背婴幼儿。过去,有的妇女背着婴幼儿下地,老年人日间背婴幼儿睡觉或外出闲游。
    

你是本文的第1104位读者
来 源: 《潮汕半山客》
作 者: 贝闻喜、刘青山、李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