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盛不衰的赛龙舟 最新 图1张
    赛龙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群众性体育娱乐活动,它的起源与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船在日常生活中、战争中普遍使用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它起源于何时?又为何能久盛不衰呢?

    一、最早的“龙舟”就是和古人对龙凤的图腾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后来自称龙的传人的中华百姓,对龙舟、赛龙舟有特殊的感情。在我国,独木舟很早就已使用,古书载:黄帝“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刳”(Kū)挖空,“剡”(yań)削也,即把巨木挖空为舟,削木为桨。先秦古书《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可见周朝就有龙舟了,周朝龙舟船头龙的形象,应是马头形象, 《周礼》云: “马八尺以上为龙。”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才对水中的龙有比较完整的描写。

    二、赛龙舟之俗,与古代贤人、英雄联系在一起。赛龙舟的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都和贤人联系在一起,

    ①为拯救投水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粱代吴均著《续齐谐记》云: “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五日)投汩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官修的《隋书·地理志》也说: “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汩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济者,乃歌曰: ‘何由得渡湖?’因尔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后人多从此说,把赛龙舟,吃粽子都归为纪念屈原的民俗。

    ②西汉《越绝书》和《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勾践为了报吴王夫差灭国之仇,以竞渡为名,操练水师,准备水战。我认为这一说很有道理,划船是水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后来传到水乡百姓,相习为戏。

    ③据东汉的《曹娥碑》和《吴越春秋》载:说竞渡是纪念伍子胥的。说吴国大将伍子胥,因遭佞臣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尸首被装入皮袋投进钱塘江后,随波逐流而不沉没,当地老百姓认为这是伍子胥的冤魂不散,所以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当钱塘江涨潮时,人们就驾小舟竞相逐潮,希望能见到伍子胥显灵,

    这是江南的又一说法,比较牵强,逐潮与竞渡应是不同的玩法,但表现了老百姓鲜明的爱恨之心。

    ④还有一说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说只是据“扬州八怪”之—的罗两峰的一首诗,他在《钟馗骑驴图》题诗云:

    “只闻凭吊介子推,竞渡还因屈子哀。此外无人同此日,为多禁忌请公来。”

    这一说比较晚,且只凭一首诗,很难成立。不过介子推在老百姓心目中还是很崇敬的。有趣的是现在潮汕地区还有许多供祀介子推的木坑公王庙,普宁老县城洪阳镇附近就有好几座。过去,每年正月还作为三山国王的特使,代表三山国王出巡各乡村呢!

  三、赛龙舟是群众性的体育娱乐活动。龙舟的桨数不等,可多可少,有六对的,有十二对的,最多的有五十二对,还有敲鼓敲锣指挥的,后面掌舵的。参加竞赛的龙舟也可多可少,多了江河面容不下,可以先分组初赛,然后决赛,因此它参加的人数是很多的,它还吸引更多的观众在岸上观看,水上陆上都热闹无比, 自古以来老百姓都非常喜欢。

    蔡泽民在《潮州风情录》一书中,对潮州解放前赛龙舟的情况,有比较详细的记载:“一种是具有龙首龙尾样子象龙的龙舟。船舷和船腹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绿色的俗称雄龙,红色的俗称雌龙,龙舟的桨数不等,有六对的,有十二对的,有十七对的,最多五十二对。……比赛前要举行开赛仪式,分别把龙舟划到妈祖庙前祭拜‘龙尾爷’,龙首朝庙门,划进划退参拜三次,谓‘三参灯’。”不知为什么龙舟要分“雌龙舟”与“雄龙舟”,雌雄一起比赛,是否公平竞争?

    四、赛龙舟有益身心健康,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进取精神。我们的前人非常懂得寓教于乐,大力提倡和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体育活动。一条龙舟几十号人,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随着鼓点用力划,齐心协力才能快。如果其中有人心不在焉,乱划,不合拍,不卖力,肯定影响速度,也会被开除出队。个人的表现与团队的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培养团队精神。整条船的人齐心合力,奋勇向前,一定要取胜,这就有利培养进取精神,这进取精神,不管是个人、单位,乃至国家,都是需要的。虽然比赛结果必有先后,但竞赛过程中,每条船都不甘落后,陆地上观看的人也为之加油鼓劲,吹呼声、锣鼓声、鞭炮声震天动地,可以吸引数万乃至数十万人观看,那一项体育比赛有如此多的观众呢?

    我想,赛龙舟不正象征我们中华民族龙的传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昂首阔步,奋勇向前的进取精神吗?

    赛龙舟之俗,很早就传到许多邻国,现在我国不少省市都有龙舟节,年年举办赛龙舟活动,不但举办国内赛,还举办国际大赛,不少国家都派代表队前来参加,我认为赛龙舟应列入南方各省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列入全国运动会乃至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不会比划艇及帆船差。

  

你是本文的第1172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2-06-03
作 者: 吴金富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