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洲关帝庙天后宫:明代入潮开国大将的家族图腾 信仰习俗 图1张

    初冬的某一天,笔者再次流连于蓬洲所城那静谧幽深、斗折蛇行的石板小巷时,骤不及防就与明代开国大将,蓬洲所城世袭指挥、成镇将军谢赣南的后裔——第二十代孙谢嘉嘉撞了个满怀,然后对方忙不迭告诉笔者:相传元末明初时,先祖之所以屡战屡捷,除了自身神机妙算、智勇善谋外,还因为随军供奉一尊保护神——关武圣;而另一位开国大将,武略将军、世袭指挥千户职的陈纪常则供奉另外一尊保护神——天后妈祖。笔者经过多时的探访,最终印证“此事不虚”,且有庙宇文物佐证。
    在潮州卫(现汕头)蓬洲所城世袭指挥(明代军官,正五品)后代们的引路下,笔者先来到蓬洲大街的谢氏宗祠。只见这座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宗祠,经2012年重建后生辉焕彩,气派庄严。现存的“谢氏宗祠”题匾,由明末崇祯的最后一任大学士、兵部尚书陈子壮所书,字体工整稳重,古雅隽秀。进入宗祠内,则有今人所撰的《重修谢氏宗祠碑记》和诸多祠联。读谢氏宗祠的祠联,懂得每一联都蕴含一段历史故事,从而对蓬洲所城的历史能“略知一二”。如:生赣州,闯九州,戎潮州,先贤结茅卓锡拓蓬洲;助石城,平罗城,援辽城,忠裔栉风沐雨固所城。祖宗勇烈云天远;后裔让仁山水香。仰前朝固域戍边示现雄心铁骨;期后世兴家祯国常存义胆忠肝。蓬洲临榕江清流水世代源远;所城踞桑浦碧云天万载安祥。芝兰承世泽;玉树动勋名。丹心酬明室,轻携世裔归大统;碧血铸忠魂,笑看女真觐中华。世袭指挥家声远;明威将军福泽长。赣水溯源先代贻谋惟德泽;蓬所聚族后人继述在书香。而走出谢氏宗祠大门的左前方、隔着蓬洲大街,就是谢氏一门的图腾——关帝庙,读着庙里的题联:浩气可吞吴单刀咳指一江月;雄威堪抑魏匹马嘶回千里风。青史炳青灯其志在春秋二字;赤心如赤面所憾惟汉鼎三分。使人不胜唏嘘。
    从关帝庙出来后,笔者又来到位于蓬东街的陈氏宗祠和天后宫。同样,天后宫建在陈氏宗祠出大门的左前方(也就是主方位)。陈氏宗祠于1992年重修,其题额同样为明末兵部尚书陈子壮所书。祠内既没有碑记,也没有对联,显得有点老土;而天后宫也不起眼,甚至有点残旧。但天后宫的右侧墙上有碑记,记录着:“陈氏先祖纪常随明太祖征战南北,请妈祖圣驾随军供奉,幸得保驾,屡战皆捷……2001年重修、捐资芳名录,以志千古”等内容。
    据蓬洲有关资料记载:洪武二年(1369),明武略将军陈纪常奉圣旨牌,一路辗转到达潮州府厦岭村,与先期到达的明代开国大将、成镇将军谢赣南,百户傅将军、江将军会合,并一起决定在蓬洲都之厦岭渔村建设蓬洲守御千户所。建所城初年,谢赣南守南门(为主理),陈纪常守东门,傅将军守北门,江将军守西门。四位开国将军分工合作,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于发生“厦岭之乱”,朝廷将所城内迁,改置于江都之西埕诸村,仍以蓬洲所城称之。蓬洲所城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建成。所城城墙周长640丈,高1丈5尺。开4个城门,有月楼4座。城外有护城河,河长750丈,深1丈,宽2丈。
    查《明史》和《澄海县志》了解到,明洪武二年戍边建所城的将军将永不回朝,世代为国驱驰;因而,同期入潮州的开国大将也将世代戍边,永不还朝。应天府对于这些开国元勋来说成为永远的可望不可即、可想不可见的皇都。后谢赣南奉关帝爷、陈纪常奉天后(即妈祖)为各自的保护神。以至后世的谢氏子孙多次修葺关帝庙,敬奉关武圣为图腾。每次要祭祖时,必先祭拜关帝,然后才祭祀列代先祖;而陈氏奉天后为图腾,也立庙祭祀,陈氏子孙多次重修天后宫,四时供奉果品等,香火鼎盛。其中有关种种忆旧,永永远远世世代代留存于他们的脑际心田。
    徘徊踯躅于潮州卫(现汕头)蓬洲所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能隐隐约约感受到那鼎昌的历史人文景观,悠扬的古韵音符元素;其每一座祠宇庙堂、每一幢明清时代的建筑,乃至每一堵老墙、每一扇柴扉、每一幅题额……都蕴涵着历史民俗佳话,令人生发思古之幽情。

你是本文的第426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2、7
作 者: 谢昇秀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