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国王(俗称王爷),是揭阳民间的地方社神。它不仅植根于千万民众心中,而且是最古老、最有影响的神祗。三山国王原出于揭阳县霖田都,为纪念护国佑民的巾、明、独三座山神而设。隋朝时创建霖田祖庙,面对明山、东临巾山,后倚独山,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揭阳民众对三山国王的崇拜,古以成俗。从明朝起,各地乡村纷纷建庙,基本一社一宫,并且祀奉为“地头神”。
    过去,每年正月,各地都要举行三山国王的迎神游神活动,全民祭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有的村寨,游神,唱大戏,兼有舞狮、舞龙,游灯笼等娱乐活动,场面壮观,盛极一时,热闹非凡,老幼皆乐。
    我所在的梅云,过去,从正月初六起,到正月二十日,几乎天天都有村社迎神游神。还在好几天前,人们便忙开了。备办祭品,搭戏台,筑神棚,家有添丁或新婚的,蒸甜粿、发粿,买竹竿做标旗。
    当天,人们早早便聚于庙前,由长老烧香,请王爷上轿出游。出游的队伍,庄严、肃穆而有序。由全村辈份最高,年纪最大的长老,穿着长衫,头戴毡帽,手持一小桶放柘榴叶、仙草的清水,边走边把水洒于路上,以保平安。小伙子扛着“肃静”、“回避”的龙头牌,大马头锣锵锵开道,有如古代的府官出巡。随后,举王爷旗的,抬香炉亭的,香杞的,接着是王爷轿;三尊老爷金身塑像,三尊夫人金身塑像,安于木轿中,每一轿由四名壮汉抬着出游。伴随出游的还有花公花妈、福德老爷。全村上了年纪的男人,穿长衫、戴毡帽,毕恭毕敬地跟于王爷轿后。后面是彩旗队,当年添男丁的,用带叶的绿竹竿,挂上大幅新布扛于肩上,精神抖擞,展示喜添新丁。最后,是锣鼓弦乐队,尽展风采。一路上,鼓声咚咚,锣钹铿锵,唢呐悦耳,管弦悠扬。那些好闹的孩童稚子,跑前跑后,天真无邪。队伍每到一处,上香的,放鞭炮的,人山人海,场面激越,万人空巷,全村皆狂。
    王爷出游,除了游遍全村民居宅院外,还游村寨范围的道路,俗称游安路。然后,抬着王爷进神棚,接受乡民膜拜。待众治子献齐供品,大戏便以“八仙庆寿”开锣。民众则焚香点烛,广场上空,香烟缭绕,红烛高烧,子民手持灯笼,于王爷前点亮,持回家张挂。灯笼上,大红姓氏亮堂,还写上祖宗显达的官职封号,璀璨夺目。随着戏台上热闹的锣鼓声,演员也走下台来,拜谒王爷了。拜毕,燃放鞭炮,烟花冲天,震耳欲聋。当日,便唱大戏,直演至天亮。
    到了年底,各地还要举办谢神活动。只请出香炉祭拜,没有游神那般隆重。但也有为答谢神恩而唱大戏或演纸影戏的。
    平日,初一、十五日,村民常到王爷庙进香。家有添丁、结婚、寿诞,也都到王爷庙祭拜。亲人辞世,子孙要挂孝进庙烧香禀告,以注销户口。
    据元朝编修官刘希盂《明贶庙汜》和明《永乐大典》,清《潮州府忐》《揭阳县志》,《韩江见闻录》等书所载,三山神“肇迹于隋,显灵于唐,受封于宋”,是潮籍神中最显赫的。
    《明贶庙记》说:“世传当隋时失其甲子,于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之界石,庙食于此。”  唐初名将,时任左郎将、岭南行军总管的陈元光,于唐仪凤二年(677年)为平乱而驻军霖田,到庙里祭神,并写了《祀潮州三山神题壁》五言诗三首:
其一
                     孤隋不尊士,幽谷多豪英。
                     三山也隐者,韬晦忘其名。
                     胜迹美山水,妙思神甲兵。
                     精诚谅斯在,对越俨如生。
                     木石森驺伏,云烟拂旗旌。
                     雨旸祈响应,龙凤勃碑铭。
                     清此符神洁,香芹契德馨。
                     三山耀神德,万岁翊唐灵。
其二
                     孤云悦我心,一点通神意。
                     流泉濯巨灵,深谷豁神智。
                     魈魍神之兵,黎庶神所庇。
                     精气蚀彼天,名山妥灵地。
                     岭表开崇祠,辽东建神帜。
                     六字动天威,九重颁岁祭。
                     相其翊国忠,我与三神契。
其三
                     孤征东岭表,冒雨一登临。
                     再拜烟霞霁,群峰奎壁森。
                     独山峰耸阁,巾谷水鸣琴。
                     明山卉木翳,遥林云雾深。
                     瞻庙开明贶,平辽新秽侵。
                     神飚号万籁,列宿献千禽。
                     树尾扬旌帛,山头镞茸金。
                     葵阳烘固介,华露润华簪。
                     鼎立峥嵘势,钟闻杳霭阴。
                     绾荷权作勺,掏水洗怀襟。
                     瀑布流觞咏,丰碑驻马吟。
                     三山香火地,万古帝王钦。
(载1990年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的《陈元光(龙湖集)校注研究》)
    唐元和十四年(819)被贬为潮州刺史的韩愈,因淫雨伤及庄稼,民众祭神求雨有验,故派耆寿成宇,备少牢(一豕一羊)之奠,写下《祭界石神文》(即后来被封为三国王神):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遣耆寿成宇,以清酌少牢之奠,告于界石神之灵曰:”惟封部之内,山川之神,克庥于人。官则署立室宇,备具服器,奠飨以时。淫雨既霁,蚕谷以成,织妇耕男,忻忻衎衎,是神庥庇于人也,敢不明受其赐。谨选良月吉日,斋洁以祀,神其鉴之。’尚飨!”  (《永乐大典·祭界石神文》)
    二山国王护国佑民的事迹,历来有多种传说。《明贶庙记》之说较为感人:三山神助隋统一天下,受万民尊为神之后,又显灵救驾,助唐扶宋,还庇佑民众。宋太祖开基,刘伥拒命,讨者求之于神,即风雷相助,南海以平。宋太宗征战太平,观金甲神三人驰马挥戈突阵助战而获胜,见城头云中显示“潮州三山神也”字样,因此敕封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独山为“惠威雄应丰国王”,赐额“明贶”。还有“保障安民,解灾救难,水旱疾疫,有求必应。”等神话。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良好的意愿。
    三山国王的故事,神奇古怪而传情,在揭阳民间传闻甚广。
    相传一千四百多年前,中原有三位侠义之士,一个叫连杰,号清化,生得眉清眼秀,是教书先生;一个叫赵轩,号助政,脸似重枣,蚕眉凤眼,是个屠夫;一个叫乔俊,号惠威,豹头环眼,黑脸胡须,是烧炭者。他们都有—副忠心赤胆,义侠心肠,且能文善武,故结为异姓兄弟。南北朝时,五胡乱华,长期混战,人民惨受干戈之苦。出于护国庇民之心,他们协助隋朝开国君主杨坚,杀子诸王,平定天下,完成帝业,因而被隋文帝封为驾前开国三大将军。隋炀帝之后,越王杨侗即位,宇文化及引兵来攻,他们又助隋拒敌,打败了宇文化及,救了杨侗,被封为大元帅。但是,他们三人不贪人间荣华富贵,在一个夜里,挂了大印,写下留书,走出中原。他们来到了东辽地界,找到三座高耸入云,风景秀丽的山峰——巾山、明山、独山,便隐居修行而成正果,成了三山之神。
    这就是“肇迹于隋”的故事。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东辽犯境,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兵至“三江越虎城”,李世民急于要见梦中贤臣,听信军师徐茂公之言,只带三百兵丁,到野外行围射猎。突然,他见草丛中窜出一只兔子,唐皇便策马引弓追赶,独自跑了一二十里,兔子不见了。这时,前面忽来了一人,此人正是辽东大元帅盖苏文。唐皇一见,吓得胆颤心惊,魂不附体,拨马便跑。盖苏文见唐天子不带兵将,不觉大喜,驰马追赶。唐皇逃到一个大山口,两边是悬崖峭壁,前面是一条大河,已无路可走。李世民想:“我宁死于水中,决不为敌所擒。”于是,他纵马一跃,谁知马蹄陷于河滩。情况危急万分,他只有高声呼救……
    这时,惊动于此处的三山神,明山神道:“我等本属中原,寄居异国,今日唐天子有难必须速往救援。”巾山神说:“我们今居东辽,享受当地香火。此事若被子民闻知,恐今后没人来祭祀了。”独山神道:“二哥所言有理,我们要救唐皇,请大哥想个两全之策。”明山神想了一下说:“我们已不露面,可引一替身前来救驾,我等还可施法相助。”巾、独两阻山神齐声叫好。于是,他们三人驾起祥云,飞向“藏君山”。
    三山神飞临“藏君山”上空,明山神化成一匹白马,巾山神化作一个赤马鞍,独山神化作一支方天画戟,降落在“藏君洞”口。
    且说这盖苏文追至乌坭河边,见唐皇闲于河滩,便道:“李世民,想不到今日你命该在此丧!”他正想举刀取唐皇首级,忽听得头顶鹅毛峰上有人大喊:“盖苏文,休得猖狂!”他忙丢开唐皇,挥刀迎敌。
    原来。此人就是骁勇善战,多次立下战功的薛仁贵。他因受张士贵所骗,便和八个金兰兄弟住于“藏君洞”。他今日生病留在洞里,忽闻洞外有呼救之声,急走出洞外,又见洞口站着一匹毛白如雪的战马,旁边还放一支方天画戟。薛仁贵立即跨上马背,持起方天戟,那白马立即腾起四蹄,飞也似地奔向白坭河。他见了盖苏文。便直奔下来,大败辽元帅,救了唐朝天子。
    其实,薛仁贵救驾之功,乃三山神之力。因三山神都是化身,未能向唐皇领赏受封。三山神想,这巾山、明山、独山,属东辽地界,非唐之疆土,得回中原另找三山居镇方可。于是,三山神离开东辽,驾上云头,周游中土群山。到了岭南揭阳县霖田都河婆上空。只见下面层恋叠嶂,中有玉峰耸起。两溪环抱,三山鼎峙,景色清幽。真凑巧,这三山也叫巾山、明山、独山。三神大喜,立即按下云头,降落于此三山。大王爷连杰镇于居中的明山;二王爷赵轩镇于东面的巾山;三王爷乔俊镇于西方的独山。
    可是,三山神初到霖田,无人知晓,叫谁给他们建庙奉香火呢?一日,有一位陈姓乡民于山中见到:一个白面骑着白马,一个红面骑着赤马,一个黑面骑着黑马的将军在前面走,便赶上去跟在他们后面观看。他被引到明山的石穴前,三个将军便无影无踪了。只见石穴中有一株古枫树,树上开着莲花,其色绀碧,大者尺许,异香扑鼻。他感到十分奇怪,奔跑告诉其他乡民。这事一传十,十传百,附近乡民纷纷跑来观赏。不觉天空中又出现三个分乘白、红、黑战马的将军,众乡民见了,纷纷叩头跪拜。有顷,三位将军不见了。乡民们认为他们是三山之神,大家便在这里筑庙,塑造神像供人祭拜。从此,三山神常显圣护国佑民,潮汕各地人民也前来朝拜,香火甚旺。
    三山国王还有一个受封于宋的传说。
    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元以来,由于称帝较早,兄弟内讧,四夷未平。南有南唐造反,北面北番屡犯边境,西方西域作乱,故连年刀兵不断。传至太宗赵炅时,北汉刘继元尚未归顺。宋太宗带领韩国公率兵亲征北汉。刘继元陈兵太原城下。与宋兵对峙,相持不下。忽一日,两军正在交锋,胜负难分。突然,汉兵有如山崩地裂,纷纷溃逃。原来,战场上出现三位魁梧雄伟的将军:一个白面,一个红面,一个黑面,分骑白、赤、黑三色战马,向汉兵冲杀。因此,宋兵大捷,刘继元城下投降。但寻三位将军时,早已无影无踪了。宋师入城后,城上空云层中又现三位金甲将军,与阵中一模一样,云中飘一面旌旗,上书:“潮州三山神”五字。宋君臣合掌向天朝拜,片刻,三位金甲神不见了。
     宋师凯旋回京后,宋太宗即命韩国公偕大将木坑公到潮州查访三山神下落。在揭阳县霖田都河婆境内,寻得三山神庙址。
    韩国公回朝奏知宋帝。宋太宗以三山神护国有功,遂下旨封赠: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称“明贶”,敕增广庙宇,岁时合祭。
    揭西民间还流传着三山国王救宋帝昺的故事。
    南宋末年,宋帝昺因元将张弘范追赶,从福建进入广东。一路上怆惶逃跑,翻山越岭,到了岭南揭阳北面霖田都一带,心才稍安。他见这里,三山环抱,林密山高,便想在这里歇息,好睡个安稳觉。谁知刚睡得酣,忽被四面喊杀声惊醒。宋帝昺急忙下床,准备收拾逃跑。过了一会,不见元兵追来,便问陆秀夫:“陆丞相,朕刚才闻得四面人声呐喊,疑为元兵又到,为何此刻不见动静?”陆秀夫禀奏道:“万岁,是三山国王在此镇守……”宋帝昺吓坏了:“这还了得,前有人镇守挡了去路,后有敌兵追赶,岂不是走投无路了吗?”陆秀夫忙道:“万岁勿忧,这三山国王原是三位山神,曾助先帝太宗皇平定北汉,太宗皇敕封为三山国王。万岁听到杀声,定是三山国王领神兵在此保驾。”宋帝昺道:“但愿神灵助朕抗元复国,日后当加封赠之。”后来,张弘范带兵追到,山里忽冲出了白、赤、黑三位将军,大破元兵,救了宋帝昺……
    揭阳民间用多种形式崇拜三山国王,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有人认为,三山国王原是出生为英,死后为灵的义侠勇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智慧卓群,因而被后人奉为精神上的典范人物。既是地力神,又是“人本化”的升华。
    三山国王不但在潮汕地区广为立庙祭祀,而且传到福建、台湾,又随着华侨而传到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在霖田祖庙,每年都迎来海内外及港、澳、台同胞的进香团成百万人。除进香外,还进行寻根问祖活动,甚为感人。实际上,三山国王作为一种地方民俗文化,已经发展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海内外和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活动的纽带和桥梁。

你是本文的第7418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民俗故事》
作 者: 蔡汉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