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冬至日,潮汕人叫冬节,是个传统节日。在潮汕,特别在农村,冬节可算是“大节”,因为这时间,秋收刚过,柴米不用愁,池鱼肥,鸡鸭壮,过节的物品十分丰富。有俗语说:“月怕廿八,年怕冬节。”冬节距离过年只有几十天,冬节一到,就意味着一年快要过去了,所以有了“冬节小过年”之称。 过去,冬节这天清早,各家各户都必须办好祭品,供奉祖先,而且一定要有糯米圆,叫冬节圆。象征一家人团团圆圆。冬节圆一年只有一次,也算是一种美食。一年之中,只有冬节夜最长。各家的主妇们都要早早起床,在天亮前把冬节圆煮好。因此又有了“冬节圆未食天銮光”的俗语。 潮汕是个侨乡,很多人在国外谋生,当地俗称“番客”,如果家中有“番客”,冬节日就必须留下一些糯米粉,叫“番圆米志”。待某一天“番客”回来,合家一起“食圆”,要是一年快过去了,“番客”还没有来,那就只好把“番圆米志”吃了,下一个冬节再留下。 旧时还有个例俗,就是在冬节早上,把煮熟的冬节圆捞起,在米缸、门、窗、饭桶、灶头等地方放上一、二粒。象征吉祥圆满。这些圆要放到第三天才可以拿下来,叫“掰圆”。从前,潮汕还有一种迷信:女儿一出嫁,就不能看见娘家的冬节圆,说是看见了对娘家不利。所以,出嫁的女儿冬节日绝对不可回娘家,要等到“掰圆”之后才能回来。不过,这些习俗如今已经大体不存在了。 改革开放以来,物资丰富,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冬节圆的魅力也远不如前。不过,吃冬节圆的习俗还没有改变。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