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统一中国以后,潮阳况如何呢?60多年后的1364年冬,有一位江西人周伯琦,做为广东道的肃政廉访使来到潮阳视察,写了一首诗,报告了那时的情景:
            行部潮阳
        潮阳壮县海之滨,
        海上风涛旦夕闻。
        遗老衣冠又近古,
        穷边学校久同文。
        卤田宿麦翻秋浪,
        楼舶飞帆障暮云。
        声教东渐无限量,
        扬清便欲涤未垠。
    诗中说,那时的潮阳已是“壮县”。壮县,即大县。言其“壮”,一是人口增长很快,暗含着当初抗元的“遗民”留下很多;二是指经济实力很壮。接着,他注意到民风古朴,从衣冠上就可以看出他们尽量保持着中原汉人的传统,所以称他们为“遗民”。字里行间中,流露出他对潮阳人不屈服精神的佩服。保持民族精神,体现在重视教育上。他看到即使是“穷边学校”,所教的内容也与内地一样。教育的发达依赖于经济。海滨的“卤田”本不适宜耕种。按北方已经错过节气的冬麦,居然像秋天的麦浪一样,长势良好。可见,“潮人种地像绣花”的传统这时已初步形成。海洋生产很活跃,船舶高得像楼,足以战胜“海上风涛”。晚上归帆多得可以把云彩遮住。东渐即向东流人。“声教东渐无限量”,就是说潮阳的声誉可以“东渐于海”,从而影响到东亚,甚至更远。朱垠,即南疆。南方其位在火,火色朱,故以朱指南方。“扬清便欲涤朱银,这里有隐秘的含意:说只要弘扬中华清正之气,就能荡涤“异民族”的膻腥之气,使祖国的南疆变得千干净净。周伯琦此时做着元朝的官,居然能写出这样的诗,应该说还是有骨气的。

你是本文的第1543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旅游故事》
作 者: 潮汕民俗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