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东县炮台镇东北方向约五公里处有一村落名叫院前,因古昔时这里附近建有一座清泉院而得名,清泉院前面姓杨的村庄叫院前,清泉院后面姓施的村庄 便叫院后,而清泉院与院后村今已不存在。院前村与内洋村、东岭村接壤相连,三面环山,地势颇似一布袋,故院前村也称口厝洋。村落房屋倚山而建,整体地形貌似“金交椅”,确是风水好地,因而曾涌现诸多贤人。在村庄的右侧有一宫庙,院傍青山,前绕绿水,古榕参差,庙宇俨然,里面供奉着三山国王,相传宫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六年,已六百余年历史,这古庙历来善男信女争相朝拜,香火不断,神灵庇佑着当地及周边人民,长年风调雨顺,乡运亨通,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山国王屡屡显圣,其中有二个神奇故事使得这古庙闻名遐迩,声名远播。
    相传在明朝洪武十五年,在一个夏天的傍晚,院前村一农民在回家途中,骤然看见头顶上有一东西飞过,于是便顺手用锄头将其捞下,细看之原来是一块香炉耳,便把它带回家中。第二天一早,村中许多人在一棵大樟树下仰观树梢有一独耳的香炉,众人皆觉惊奇,那农民立刻说明昨天傍晚之事,族中老人说这是神道显圣,遂卜斯地建庙,塑三山国王诸神金身,翌年宫庙竣工,并将该香炉耳接上修整,后来得知此香炉原来是从庵埠下埕郭氏三山国王庙里飞来的,自宫庙建成之后,远近求者必应,颇是灵验。
    话说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喜游山玩水,正德二年途经安陆(今湖北钟祥)下榻客栈,是夜闻隔壁有妇人痛哭,询问原委方知是妇人难产,正德帝遂拍拍墙壁说:“孩儿可出世了”,果然该妇人顺产男儿,新生男儿便是后来的朱厚熜。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临近驾崩时,囿于无嗣继统,忽忆十几年前安陆之事,况朱厚熜为正德帝之堂弟,欲册立为帝,然而明旨宣诏进京又恐节外生枝,怕奸臣乘机夺位,因此只有暗召绕道进京方为上策,遂经江西、广东、福建至江浙再北上。院前古庙之侧为驿道,由揭阳县通往潮州府城,钦差带着朱厚熜途经院前古庙,天气炎热,便在榕树下纳凉,朱厚熜见庙里神像庄严,遂向神祈祷发愿,如平安进京,则日后自当答谢神恩。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平安抵达京师,皇太后遂册立朱厚熜为帝,并于翌年改元为嘉靖,帝日理万机故而将当年许愿之事忘却。嘉靖二年寿辰之前晚忽然梦见院前古庙四字,方才忆起当时在院前古庙许愿之事,遂钦命文华殿大学士严嵩书跋“惟神有灵”四字,并敕令闽广总督加一级俞大猷督办此事,潮州府正堂及揭阳县主簿季本承办赐以金牌四时亨祭,嘉靖三年仲谷旦春立。
    院前古庙自从有了钦赐的金牌匾之后,已是享誉四方。至大革命时期,1927年南昌起义军在会昌战役之后转道进攻汕头、潮州,9月18日起义军由福建长汀进军汕头,顺韩江直下打下大埔、松口、三河坝,周恩来、贺龙、叶挺率总指挥部主力继续向潮汕进军。9月26日起义军主力在贺龙、叶挺率领下向揭阳进发,此前炮台“三日红”革命斗争失败后,彭名芳等领导的赤卫队退入桑浦山继续开展斗争。当行军至登岗时,由炮台区委谢文敏同志带路至蔡坑,翻过小山岭到院前古庙旁驻足,是时天气炎热,军队至此已是饥渴,当时院前村已成立农民协会,闻知是义军,干部及村民纷纷送粥送水,队伍安然在树林下歇息。在国民党白色武装统治下的炮台,由谢巽之等带领乡兵队四处搜查起义军,正当他们朝院前古庙方向搜来时,只见前面仍然是一片迷蒙的浓雾而未发现起义军的踪影,附近村民皆说这是三山国王显圣,庇护正义之师,使起义军沿官道顺利通过塘埔渡,直达揭阳,而后转战汾水。谢文敏为桃山新明村人,大革命失败后逃往南洋谋生。
    院前古庙自解放后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烂,曾一度被废改民办小学之用,直到1993年才修葺一新。“山不在高,有仙则铭;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偏居一隅的院前古庙因有上面两故事而声名威震。沧海桑田数度春秋,而今仍有书写着苍劲有力的“惟神有灵”仿制品木质金字牌匾(长约2米,宽约半米)悬于庙内横梁上,显得十分端庄。庙有古联曰:“声灵赫跃昭千古;德泽汪洋布万方。”恰是古庙的真实写照。

你是本文的第722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11-08-28
作 者: 杨浩德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