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刻细画 富丽焕彩——民国时期金漆木雕《大神龛》欣赏 文化习俗 图1张

    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参观时,一座用金漆木雕与金漆画作为装饰的大神龛,形体甚大,精刻细画,金碧辉煌,吸引着我为之驻足,留连忘返!细看文字介绍,“为广东潮汕地区所制、制成于民国年间”,究竟这大神龛来自何处,又是何人雕刻和描绘呢?我认真仔细观赏了金漆木雕和金漆画作品,金漆木雕部分无法知道出自何人之手,金漆画上落款“竹友”名字就曾有所耳闻,应该是汕头潮阳的民间艺人。我用相机拍下来后,专门走访了潮阳区当今的金漆画名师,经一番认真了解,果然就是汕头市潮阳区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金漆画“三友”之一陈竹友(艺名),原名陈镇星(1912~1986)。他是潮阳区贵屿镇华里东村人,祖传金漆画这门技艺,此大神龛的金漆画作于1949年,其时年37岁。
    潮汕地区人口密集,多聚族而居,因此在乡村不论规模大小都建筑有祠堂,“神龛”作为在祠堂里供放祖宗灵牌,时年八节祭祖仪式之用,是融雕刻、绘画和漆艺于一体的民俗用品,在潮汕地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座神龛高282.5厘米、宽191厘米、深111.5厘米,由龛座、龛脚、中盘、框栏、木阶、外龛楣、内龛楣、龛门等8个部分构成,造型庄重,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做工相当精细讲究,作为神龛整体木料“框架”全部采用潮汕传统推光漆技法,黑色发亮,光滑如镜;在龛的内外面(含两扇龛门)分别嵌上大小不一的61块通雕人物故事、祥花瑞草、珍禽异兽的金漆木雕,饰上35幅规格各异、晕化精致、勾勒细腻的人物、花鸟、瓜果、博古金漆画,还在周围再嵌上浅浮雕并贴金的木雕缠枝花卉枋栏、花板,又在每一肚黑漆底阶梯形、委角长方形和圆环形的外框描上双金线,工艺极为细腻,相互映衬,显得富丽堂皇。神龛所有的木雕、金漆画装饰构件借隐喻、谐音等手法,寄托 “喜上眉梢”、“满堂富贵”、“福禄双全”、“多子多孙”等多种吉祥寓意,完美体现了民间传统艺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点。打开两扇龛门,瞧!龛座、龛脚同样是推光黑漆底上饰浮雕贴金纹样,在龛脚下方分别有圆雕并髹漆贴金的四只大狮和四只小狮,象征着步步高升,官运亨通,显得十分庄重大方。中盘上饰花条、下嵌围栏,里面黑漆三个圆肚凸起、三层边缘描三圈金线,中间分别是“三星图”等人物金漆画;在外围四个角再饰浮雕贴金花草图纹,与叶蔓缠绵的枋栏纹形成对应。龛内有二层护栏,木阶分三层共七个小格,用作摆放神主牌位,每一格内黑漆底地上描绘山水、花鸟图。龛内外楣的51楣肚分别嵌上大小不一的人物、花鸟、走兽、博古等通雕金漆木雕,再饰上三条花条。两扇神龛门分内外两面,四周嵌上浮雕枋栏,自上而下分别由顶横肚、中直肚、中窗肚、中横肚、下大肚和下横肚等6部分组成。其中的顶横肚、中直肚分别嵌金漆木雕花鸟屏,鸟活花动,情趣盎然;中窗肚、中横肚却是古代人物题材,“之”字径路布局严谨,饱满均称,层次分明,亭台楼阁、小桥牌坊、树木山峰等穿插有序,疏密有致;骑马乘舟、敲锣吹奏等人物形象刻划细腻,无一雷同、互为呼应,形神兼备;尤其中横肚的人物屏高于边框,匠意独具。整座神龛所有金漆木雕饰件无论是构图或多种技艺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潮汕木雕的传统特色,堪称上乘之作,令人击节赞叹。
    而神龛两扇门的外内面下部都是金漆画,竖、横长方形委角下大肚和下横肚,高于边框,内外下横肚分别绘花卉画,外下大肚左为“曹操大宴铜雀台”、右为“十八国大战四明山”,外下大肚左是“天下第一家”、右是“郭子仪拜寿”等古代人物故事,金色与黑色相映生辉,金漆木雕与金漆画这一对孪生姐妹工艺的完美结合,别具古朴的韵味。整座神龛所有的金漆画全都出自陈镇星(竹友)之手,有幸欣赏这些艺术精品,可谓一饱眼福。

你是本文的第96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5、25
作 者: 曾广锡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