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桥是洪阳镇新安村的标志,外地人以为既称为百里,必定是很雄伟的。可是到此一看,不过是二十步远的普通桥梁。
  百里桥的故事,曾为文人编写得淋漓尽致。这家说是清朝的贪官借建桥之名欺瞒朝廷,骗取巨资。那家说是明朝的污吏借此饱装私囊。然而,这区区约十米长的桥,怎么敢称之为“百里”呢?谁都没有说清楚。我们本乡的老前辈传说的见证资料,恐怕要失传了。
  乡先辈口传的出实是这样的:普宁县古代出有一位万民爱戴的父母官,姓安。安大人非常怜恤贫民百姓。他在任期间,改革了许多不利民生的旧法规,制约了贪官污吏,告诫衙役们善待贫民,老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深得民心。
  有一年,朝廷派钦差陈大人出巡,到了普宁县,认出安大人乃是前朝驸马,品位高且不说,钦差陈大人是晚辈,见了安姑爷自是格外谦逊和敬重,于是让人们传开了。安大人本以为普宁城有三山六屿,必是幽雅胜地,自愿奏请来做县今,借以安度晚年。经此身份显露之后,安大人不敢久居,届满离任,也就回朝。由于安大人深得民众拥戴,离别时属下各乡绅者都来送行。一众人等出了城东门时,安大人就要告别众人,叫各位回去。众人依依不舍,再伴送一程,到了新安村小河的“柴板桥”,过桥就是上揭阳的官道了。安大人一再叫众人回去,送行的人群说:“我们应该送大人出百里之路”。安大人用手杖点了点桥板说:  “好!好!到此桥就算百里了。”在安大人再三劝阻之后,众人才在此桥依依惜别。
  安大人回朝了,人们怀念他,在衙前东畔街建一座“安公祠”,现在仍保存完整,可以考证。安大人临别说“到此桥就算百里了”,这木桥才有“百里”之称,而且连周围一大片地方都称为“百里桥。”
  时过境迁,后代人扩建东门街(中山路),延至新安小溪,另建一座可以通车的水泥桥,因为这是百里桥地界,新建的桥名以此冠上,并塑上“百里桥”三个大字,从此取而代之。原来出实的木桥在下游约玉十米处,仍叫“柴板桥”,古道官路正是由此桥通过的,遗迹犹存。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此桥改用钢筋水泥重建,塑上“松龄桥”三个字,桥东是新安敬老堂,桥西是“崇文书院”(县级文物)。而取代得名的中山路“百里桥”也再次扩建成双车道的钢筋水泥桥。

你是本文的第1018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日报》2008-10-28
作 者: 百里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