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传颂了500多年的助孤拯弱的佳话,被颂扬的是揭东县霖磐镇德桥陈氏先祖陈义高。

  河婆厚埔村先祖善德公(开基始祖)与德里乡(竹桥)这一传说被载入河婆厚埔村族谱,后代人永作纪念,这是德里人行善积德的善果。

  张善德与他的母亲(称王太)曾经在竹桥住了28年之久,与德桥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张善德的祖籍在桃山都(今揭东县地都镇)东集桥张厝场,因张善德的两位祖叔父遭海贼山冠杀害,他的父亲乔公(大五郎)公婆避祸躲在揭阳北门外柴头桥郭林围大港埔吴铺巷碧婆家。当年乔公21岁,妣王太系揭阳枫口月潭王盛德公之女,年龄也是21岁。

  张善德出生于明正统九年甲子岁(1444)。张善德4岁时,他父亲乔公逝世,遗下母亲与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当时家境十分贫寒,孤苦伶仃、居无定所。乔公的棺木寄放在榕城北门城巷墙脚下,张善德母子后由竹桥乡善士挚友陈义高眷顾。陈义高在竹桥撑渡为生,为人忠厚,专载货物至榕城,经常在榕城住宿,因而与张善德母子相交情义甚厚,仁心怜恤孤寡母子。当年张善德之母靠裁缝、钉鞋履、打索,以做小手工为生。在极度穷困情况下,陈义高介绍张善德母子到竹桥居住,并与乡善王峰山认亲为外戚。投靠王家之后,衣食无忧。至明代景泰二年(1451),迎回乔公骨骸,暂寄在竹桥王厝家中。

  张善德18岁时,入赘揭西良田赤珠坑黄清公家,因清公之弟要他去河源开畲垦荒,张善德因念及母亲年老不愿远离,故带妻出走黄家,寄居厚埔邹可福家。男耕女织,辛苦操家,渐入佳境。张善德思母心切,亲往竹桥接回老母亲王太同住,并将乔公骨骸迁回,葬于浮岗山“游江海螺”地,从此家门日见兴旺。

  在河婆厚埔村族史上记载着先祖在揭阳竹桥居住时,竹桥人对王太的热情款待的历史。这桩轶事,传为佳话,陈义高的义举被河婆后埔人永远颂扬。

你是本文的第767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新闻网
作 者: 易夫、陈惠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