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康熙、雍正年间潮阳县乡民陈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阿明,二儿子叫阿定。弟兄俩和好友爱。后来,两人都娶了妻室,还没分家。陈智老伴早丧,他年老多病,死时留下七亩田。他临终前失去理智给两个儿子都留下遗书,致使他死后儿子两人争田,亲戚们都来劝解甚至其舅父都调解无效,最后只得到潮阳县衙告状。 见到县令篮鼎元时,阿明抢着说:“这田是父亲留给我的!”递上父亲的手迹作为凭据给县令。篮鼎元看到里面写有老人死后,田产交给长子的话。阿定也拿出父亲的临终遗嘱为凭。篮鼎元看后觉得两张遗书笔迹无二,没有作假可疑,可能是老人临终时都单独写下继承遗产的遗嘱。便说:“你们说的都是实情,没有错。错的是你们的父亲,他怎可只留下一份财产却写下两张单独继承财产的遗书!应该挖出他的棺材砍他一顿!”阿明、阿定听到要砍父亲尸体,心里有些不忍,但为着田地都装傻,哑口无言。 篮鼎元对他们说:“田地是身外之物,兄弟情同手足却为这打官司。本县要你俩各伸出一只脚来,合在一起上夹刑,能忍耐不叫痛的,那么这田亩就归他了。本县不勉强。你们快伸出一只不怕痛的脚来吧。”阿明、阿定都说:“都怕痛啊!”篮鼎元说:“唉,这就怪了,你们两只脚没有一只是不怕痛的吗?你们两只脚尚且不忍心舍弃掉其中的一只,你们的父亲难道愿意舍弃你们中的一位吗?”篮鼎元命令差役用一条绳索把两兄弟拴在一起,封好锁口,不许擅自开启,让阿明、阿定坐在一起儿,一同吃饭,并头睡觉,要走则一同起来,要站住就一起停下,要大小便就一起站立或蹲下,一刻也不能离开。 起初他俩都愤愤不平互不理睬,背对背侧身而坐;过了一两天,就渐渐转过脸来了;又过了几天,两人就面对面地叹息起来,不多时又互相说起话来了。没过多久,便一起吃饭。篮鼎元知道他们已有了悔改的心意,问他们:“你们兄弟两人有没有孩子。”阿明、阿定禀告说:“各有两个儿子,有十四五岁的,有十七八岁的,年龄也不相上下。”篮鼎元立即命人把那四个儿子一起抓来,对阿明、阿定说:“你们的父亲不该生下你们兄弟二人,才会落得今日争田打官司这个地步。以前如果只有你们中一个,那田地房产就只归一个儿子所有了。而今你们又不幸各有两个儿子,要是将来也为田产互相争夺,怎么办呢?今天本县替你们想一个法子,你们二人各留一个儿子就足够了。并命令差役将阿明的二儿子、阿定的大儿子押送到养济院,并吩咐差役叫养济院将其卖给乞丐头子当儿子,那乞丐家无田产可争,今后就不会产生像你们兄弟相争的事情了。”阿明、阿定听了这话,都磕头嚎哭道:“篮大人,小人知道自己的罪责了,到死也不再争夺田产了,”篮鼎元说:“你们二人都不是真心实意,暂且回去,各自与妻子商量一下,三天后再来定议。” 到第三天,阿明带着妻子郭氏、阿定带着妻子林氏,邀好他们陈姓的族长陈德俊,族正陈朝义到公堂请求解决此事,妯娌俩相互扶携,匍伏在地上请求说:“大人,从今以后,兄弟两家永远和好,都不再争夺那些田产了,都不要这份田产,请施舍给佛寺的长老吧?”篮鼎元说:“唉,这真是不孝的人啊!你们的父亲流血流汗,辛勤劳动,积下了这份产业,你们的父亲在九泉之下能瞑目吗?我看以此作为你们父亲祭祀的资产,兄弟轮流,子子孙孙永无争端。” 篮鼎元这样处理,张氏宗族非常满意。族长陈德俊、族正陈朝义磕头称好;阿明、阿定、郭氏、林氏都非常感激篮县令,就在大堂上拜了七八拜才辞谢而去。从此,兄弟妯娌相亲相爱,比原来强了不知多少倍。这样,潮汕民间就又多了讲究礼貌谦让的人了。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