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崇祯年间,揭阳上围村有个姓翁的员外,他倚仗财势,附庸风雅,自恃很有才华。他见陇埔村有一个佃户年年一肩挑来两担稻谷交租,心里觉得诧异:“这人个子不大,脸色菜黄,又无三头六臂,怎有哪么大的力气,莫非有神力助他不成?”这年秋收,翁员外又碰见这佃户挑着两担稻谷来了,便问道:“林佃户,陇埔到我这里有四、五里路,况且是羊肠小道,你一个人挑两担稻谷,该多费劲?一路要歇多少回?”那佃户毫不掩饰地说:“员外,不是我一个人,是我儿子帮挑—担来的。”
    “那怎么不见你儿子挑进门来?”
    那佃户说:“不瞒员外,我那儿子,名叫林松,读圣贤书,擅于吟诗作赋,又有个怪脾气,不肯低声下四。他说要进富豪门庭,除非有贴请他。”
    员外听后,大为不快,觉得他儿子口气不小,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下走进书房取了名贴,一面差人前去请林佃户的儿子林松,一面反复推敲,再三琢磨,自拟一脚上联,准备难倒他。
    当天中午时分,一英俊后生,潇洒大方,手持请贴,方步来到翁府,此后生正是林松。员外闻报,即时叫人把他引进客厅,林松昂首而进。翁员外迫不及待地上前假意寒喧几句,然后出联求对,并约法三章:第一,必须当场续就;第二,倘若作得妙联,奖银三升,第三,如其不然,罚款加倍。
    双方谈妥,两厢情愿,都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为防反悔,两人又当众击掌盟誓。
    翁员外认为这场生意,十拿九稳,银子六升,唾手可得。越想越神往,越想越高兴,心头甜滋滋,眉梢笑盈盈,于是,格外殷勤大方,几次催促下人献茶,茶过三杯,员外郑重其事地取出事先拟成的上联,得意地一板一眼当众朗读:
     “曲溪曲曲龙戏水。”
     林松听罢,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这有何难?”
    “休夸海口,不难就对来,不得怠慢!”员外催迫地说。
    此刻客厅上观看的人怀着不同的心情,有的说:“后生兄,快对吧!”有的说:“种田仔弟哪能联对!”林松微笑道:“来了!来了!!”于是高声念道:
    “陇埔陇陇凤簪花。”
    “对得好!”“妙哉!佳联!”这时大厅里的气氛活跃,喝采声喧,你一言,我一语,争相朗诵林松的联句。
    员外见景,目瞪口呆,脸上阵紫,阵红,阵白,好象泄了气的皮球,瘫坐椅上,不得不践行前约。
    林松得了三升银子,欣然而归。
    再说,梅岗书院毗邻有个弥勒寺。寺里的恶主持法明不法不明,常常借故欺压周围百姓,无端戏弄侮辱妇女。群众恨之入骨,但又无奈他何,只好忍气吞声,咬牙切齿,把满腔怨气蓄在肚子里,暗暗咀咒这秃驴:身穿袈裟腹藏剑,嘴念阿弥手持刀。林松对这贪色淫荡的法明。早已了如指掌,看在眼里,恨在心上,正愁没有机会代大家出出一口怨气。
    无巧不成书。林松做对压倒翁员外的消息传到法明耳朵里,这只流氓成性刁顽狡诈的秃驴,想整治—下林松,教他丢脸,使林松的美名不能远播,且可代翁员外雪求对输银之恨,报答平时常到弥勒寺捐题香油的翁大施主。遂即令小沙弥持了自己的名帖到陇埔邀林松来寺中赴斋。
    小沙弥到得陇埔村后,道明来意。林松闻邀,正山下怀。暗自想道:树不缠藤藤缠树,今日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羞辱法明。于是笑纳其贴,吩咐小沙弥稍待片刻,自己入内更衣,同时打开妻子的妆盒,拿了一件克敌制胜的法宝,小可谨慎地藏在腰间,而后理好衣襟颔领,泰然跨出门槛,同小沙弥相随上路,打道弥勒寺。
    眨眼功夫,林松来到寺门。法明装得毕恭毕敬,以礼相迎。把林松引至禅房待茶之后,命徒儿摆上素馔,宾主坐定,畅饮一番。
    “醉翁之意不在酒”。席间,法明话中有刺地挑战道:“久闻林施主才学无双,连见识广博的翁大施主,也稍逊风骚,输给尊驾三升银子,真是雄才大略!”
    “岂敢,岂敢!师父言重矣!弟子乃村夫俗辈,才疏学浅。事因翁员外,贵人眼高,视小民如草芥,欺我知识肤浅,事出无奈才迫出个打赌的把戏来。这叫做不打不相识嘛!”
    “好一个不打不相识,贫僧大惑不解。”
    “若不嫌弟子愚蠢,弟子敢叫师父衷心信服,五体投地!”
    “有此法力?”
    “等下自有分晓。”
    “若果如此,贫僧愿以三升银子奉送;如其不然呢?”
    “加倍罚银。”  
    两厢谈妥,二人继续入席。
    法明殷勤劝酒。林松再三谦让,婉言谢绝,说自己量小怕酒性烈,不肯再饮。法明意图把林松灌醉,然后由他摆布,因此接连强行敬酒。林松又饮数杯,即佯装酒性发作,立起身来,踉踉跄跄,一步一颠地挨近法明的禅床,然后脸朝里面躺在床上,接着机敏地把绣鞋藏于席下,旋又翻身起床,一个箭步拚到席前,伸手拉着法明一同上床就寝。法明以为林松酒醉早真,心内正在庆幸,随他上床安睡,天晓得刚一躺下,立时发现席子上面有什么东西垫住,嶙峋突起,正欲看个明白,谁知那林松趁势把席子一掀,顿时现出绣鞋一双。林松装作大惊失色,板着面孔吼道:“奇哉!怪哉!禅房乃是清规戒地,一尘不染,何来这女子的东西?师父为人,可见一斑。”
    “这个……那个……”法明平时确是做了亏心事,做贼心虚,一时瞠目结舌,有口难辩。
    “好,好!不必这个,那个。我要传扬,我要告官!让世人知道弥勒寺的臭底。”林松故意提高嗓门边嚷边走,作出直奔寺门的架势。吓得法明三魂丢二,体若筛糠,一连几十个打躬、磕头、作揖,半晌才如梦初醒,从嘴角缝里挤出:“林施主,贫僧稽首,谨尊施主教诲,愿赠三升银子,此事万勿传扬。今后贫僧定然去邪归正,望乞海涵。”
    “知过必改,罪有可谅。往后若再重蹈复辙,休怪林某无情!”
    林松严正地教训了法明—番,遂取了三升银子扬长而去。
    强人自有强人敌,番薯怕霜霜怕日。自此,林松大灭翁员外和恶僧的威风的事迹传为佳话。乡亲们给他冠上美誉,唤做“林三升”。
  

你是本文的第1093位读者
来 源: 《揭阳民间故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