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的民俗与旅游》 最新 图1张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长白山下的民俗与旅游/曹保明编著.—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12
    (中国民俗·旅游丛书:吉林卷)
    ISBN 7—5637—0604—6
    Ⅰ.长…Ⅱ.曹…Ⅲ.①风俗习惯—中国—吉林②旅游资源—中国—吉林Ⅳ.①K892.434②F592.73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5)第22035号

     提起吉林省,无论任何话题都离不开一山三水。这一山就是长白山;这 三水就是松花红、鸭绿江、图们江。
  江和山又有其内在的联系。水养育了大山,山是水的源头。这三条江的 源头都是长自山天池,因此一山三水是吉林省的主要特征,包括民族的、文 化的和自然的特征。
  吉林是边疆近海省,三条发源于长白山的江河最终又都流进了大海。松 花江从南源长白山天池奔出,沿途汇集了 920 多条江河,最后流入黑龙江注 入鄂霍次克海峡;鸭绿江流经辽宁的丹东注入日本海;图们江经珲春注入日 本海。这里的山和水哺育了这块土地上的民族,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井同这块地域上的自然景观一起构成了独特的吉林文化景观。
  长白山区、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流域的民俗风情大抵是满族、朝鲜 族文化形态同中原文化相融合的一种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有东北独特 的文化内容,又有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文化内容,是一种多民族文化相融合的 文化类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 子吊起来”、“十七八岁姑娘叨个大烟袋”、“媳妇穿错公公鞋”和“小伙 跳墙狗不咬”等习俗,既有满族先民生活习惯和习俗的基础,又有中原文化 内容的融入。
    作为多民族地域的一种文化景观,朝鲜族民俗文化又是吉林自然和文化景观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来到美丽的延边,人们会觉得耳目一新,最直接 的感受是这个民族的热情好客和尊老爱幼的风气。为什么朝鲜族那么尊老爱 幼?为什么朝鲜族那么忠诚团结?我们可以从“朝鲜族的祝寿活动”和“吃 顶水的民族”中得到了解。
    朝鲜族的歌舞有一种特殊的勉力,几个人或一群人到了一块儿,说唱就唱,说跳就跳,而且很快就成了一台歌舞,以其强大的感染力唤起周围人的 共鸣,使人们都卷进它的旋律中去。甜美的苹果梨和独特味道的“冷面”, 还有“酸辣白菜”则更有一番风味。
    长白山不但美丽而且富饶。山里的特产有人参、蜂蜜、木炭、黄烟、珍珠、貂皮、虎骨、鹿茸、灵芝,还有一些奇特的物产:“木头专往水里沉”——浪木,“石头专在水上漂”——浮石,这是别处所不曾见到的。在山里, 如果你一个人走累了、饿了,见着人家尽管进去吃喝。主人如在家定会热情 款待你;主人如不在家,你吃喝完了,抓把“小灰”(灶坑里的柴禾灰)撒 在门口,表示来人了。等主人回来一看,就会高兴他说:卜自家来客了!” 这是中华民族那种宽宏大量、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美德在东北文化中的具 体表现。
  长白山文化之中包括着那种开发者创业精神的内涵,是中原劳动者“闯 关东”形象和中华民族重亲情的一种美德形态的综合结晶。他们视钱财如粪 土,视衣谊如生命。人们在山里从事各种劳作,见了面除了互相问好外,还 会互相帮助。当有人出了意外,大伙儿决不单独下山,一定要集体去寻找, 那怕寻见的是一堆白骨,也要背回家去交给他的亲人。他们最珍惜集体的力 量,最反对一盘散沙和“撮单帮”。这里的许多民俗风情,都是珍贵的民族 民间文化遗长白山有珍贵的美人松、山葡萄、野蘑菇,有初春盛开的金达莱 和奇特的不老草。这里飞禽走兽名扬中外,无论是著名的东北虎还是稀有的
   丹顶鹤。这里还有东北三宝的人参、貂皮、靰鞡草?? 曾在历史上创建了功绩的满民族的种种民俗风情也独具魅力。在吉林民间,你还能见到老萨满,并能和他(她)们一起参加“野祭”、“背灯祭” 和其他民俗活动;还可以在他们那三面有暖炕的居室里落坐,领略这个崇武 民族的骑马和狩猎的野外生涯,吃一顿如今东北人都喜欢的吃食“白肉血肠” 和“生拌松花江鱼”,真是再愉快不过的事了。
  自从国际上把长白山列入世界级生物与自然保护区以来,人们对这片土 地越来越关注。在最近涌起的东北亚研究文化热潮中,作为东北亚中枢的吉 林,将会首当其冲感到这个科研热潮的到来,相信此书会成为一部对此有所 作为的书。

你是本文的第563位读者
来 源:
作 者: 曹保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