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娘花艇”是一句贬词,反映的是不健康的涉黄内容。该词源于古昔潮州城外韩江湘子桥上下游繁华热闹的江面上,为数不少的载着花娘、装饰得花花绿绿的六篷船游艇而得名。它原是指人(花娘)指物(花艇)的名词,后来却演化为介于形容词和动词之间的俗语,用于嘲讽责备不正经女人的行为;有些女人行为虽然正经,但由于打扮过份时髦妖娆,爱穿奇装异服,或举止比较浪漫轻佻,也会被人们(尤其是同性们)妒忌地指责为“花娘花艇”。 花娘,《辞海》的注解是:“娼妇曰花娘。”《辍耕录》中有梅尧臣的《花娘歌》“花娘十四能歌舞,藉甚声名居乐府”等句。可见花娘是能歌善舞的艺妓。 六篷船,《辞海》的注解是:“粤东潮州之游艇。”可见其为潮州之独有(据说珠江也有)。 “花娘花艇”盛行于清朝康乾盛世尤其是乾隆时期繁荣“娼”盛的年代。据记载,当时的湘子桥除廿四楼台廿四阁之外,桥两边墩与墩之间还架设了“天桥”,上搭亭屋办商店,东桥76间,西桥50间,因而有了“一里长桥一里市’、”到了湘桥间湘桥“的佳话流传着。即外人来到湘子桥头,见到的是一条市街,便要问湘桥在哪里?当时,桥上和江边商贾辐辏,榷馆傍岸,江里市船如织,水榭笙歌不断。在此繁华环境里,便有官绅士庶以 至篙工民夫乐于乘花艇、玩花娘。 有着与纪晓岚齐名而并称“南袁北纪”的乾隆年间进士、浙江钱塘江名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称:“相传潮州六篷船,人物殊胜。”他指的“人物” 即是花娘。清代还有很多名人谈及此,如李宁圃的竹枝词在描绘花娘“销魂种子·…—美如花”之后,还写到客人与花娘共眠时的情景:“为恐晨曦惊好梦,四围黄篾悄无声。”粟香的竹枝词也写到:“浪说潮嘉风月好,虚名最是六篷船。”俞蛟的《潮嘉风月记》中写到:“(六篷船)昂首巨腹而缩尾……中舱为款客之所,两旁垂以湘帘,明敞若轩庭;前后分为正寝,几榻衾枕,奁具重笼,红闺雅器,无不精备。卷帘初入,见锦绣夺目,芬芳袭人,不类尘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六篷船缩尾而翘起,有别于其它的船,故被称为“翘尾船”,“花娘”(妓女)也就有个代号口旷翘尾”。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