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阳置县于东晋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已有 1600多年的历史。如今,潮阳农村仍延续着很多古风古韵,十分奇趣。 收藏之乡华美村 潮阳市贵屿镇华美村,有“收藏之乡”的称誉。如今,当你走进这个练江岸畔的古村庄时(该村置寨于北宋年间),好多人家收藏的古今书画、工艺品、石雕木雕、古今钱币,会令你惊叹不已。今年3月,一位泰国客人到华美村参观,见到农民家里藏有明代名画《丞相听琴》、清乾隆年间名画《西园雅集》和一批工艺晶,惊叹说:“这个农村其实是个博览馆。” 华美村收藏之风始于明代嘉靖年间。据史料记载,在朝任大理寺少卿的华美村人陈北科辞官归里,带来了一批收藏的名人名画,为了让乡邻开开眼界,把书画摆放大街两侧让大家欣赏,此后,华美村年年举办街路书画展,村民先是收藏书画,后扩展至收藏各类工艺品,代代相传至今。 笔者访问了村民陈民,他家里数千件藏品琳琅满目,有今古铜钱、中外货币、邮票、书画乃至跨越一个世纪的各类报纸,有的已经成了文物。如600多枚铜钱中,有秦代、唐、宋、元、辽、至清朝的各个时期的,报纸有我国最早的活字铅印报纸,创办于 1872年的上海《申报》,该报由清代进士、著名书法家沈增植题写报头,有1943年于延安出版,由毛泽东题写报头的《新华日报》,书画有清代书法家钱泳、清末探花商衍鎏的手迹,光绪年间状元刘春霖的题咏。陈民说,现时随着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改善,村民收藏的兴趣更浓,全村喜欢收藏的就有一半以上人家。因此,衬里和镇里合作,年年举办收藏书画工艺展,年年都有新藏品和作品展出。 养蛇之乡大联村 潮阳市灶浦镇大联村是远近闻名的养蛇之乡。这里的人们把毒蛇当禽畜一样养在家里,进入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家里筑“蛇牢”,放置孵蛇桶,院子里晒着蛇皮、蛇脯,屋子里放置着大缸小缸的自浸蛇酒。一些小孩把蛇缠在脖子上、腰上,和蛇朋友玩得津津有味,令人结舌瞪目。 大联村位于榕江岸畔,养蛇捕蛇之风始于清道光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相传,当年榕江经常发生水灾,江边低洼地的蛇类便乔迁到衬里,于是巷里阴沟、家里院子、村头树下、水渠小堤,毒蛇出没,时常咬伤人畜,后来一个外地人到衬里捕蛇,教会了衬里人捕蛇和医治蛇伤的方法,自此,捕蛇养蛇之风代代相传,而且成了村民谋生的手段。 目前,传统的捕蛇养蛇仍是村里人的乐趣。不过,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大联村人转捕蛇为养蛇为主,捕到的少量蛇用于繁殖后代。在改革开放之后,好多大联人做起蛇生意,有10多户人家成了蛇老板,古民风夹杂上现代风,使大联村人更潇洒了。 不吃狗肉的林招村 地处大南山区的红场镇林招村,有3000多人口,老幼都不吃狗肉,闻到狗肉的味道也会呕吐,外乡人出嫁到衬里的妇女,即使原来喜欢吃狗肉的人,从此便与狗肉无缘。 林招村人不吃狗肉始宋代末年。相传,林招村人的老祖宗当年搭寮在南山种果营林,茅寮里养着一只狗,—:天深夜,山寮失火,主人正在酣睡,这只狗机智地闯到主人床前,大声狂吠把主人叫醒。因为狗对老祖宗有救命之恩,村民从此代代相传,不杀狗,不吃狗肉。 有趣的是,林招村人不吃狗肉,却喜欢养狗,狗为主人看门和打猎。狗寿终正寝,就把它埋葬了,因此,村后山坡上有一片狗的墓地。 尊敬李白的南阳乡 地处小北山下的贵屿镇南阳乡各村,都信奉和尊敬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多人家有李白的画像,关于李白的故事和传说,更是家喻户晓。 原来,南阳各村的人都姓郭,相传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代。乡人尊敬李白,也有一段历史故事。 郭子仪青年时代当过管仓库的小吏,因喜欢习武,阅读兵书,一天夜晚,郭子仪外出练武,仓库失火,州官把他连夜押送朝廷问罪,路上恰遇李白,李白见郭子仪气字轩昂,问明原委,觉得是个人才,便向皇帝说情,赫免郭子仪之罪,在殿前表演武功,皇帝大喜,封郭子仪为护驾校尉,后郭子仪步步高升,掌管兵权,屡建奇功,平定安史之乱,成了一代名将。因李白是老祖公的救命恩人,因而乡里人都尊崇和信奉李白,相传至今。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