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内实景展示“汇票盖章”窗口

展馆多维度展示潮汕钱庄的完整生命线

潮汕华侨史再添生动注脚。近日,位于市博物馆的潮汕钱庄展馆正式开馆。展馆从“四海侨银、钱庄兴替、票上风光、红色侨资”四个方面,通过图片、文字、实物、文献等详实材料,辅以影视、互动、体验等表现手法,全面、系统、多维度展示潮汕钱庄的完整生命线和潮人经营法则等。

钱庄与批局,都是华侨历史的承载体。如果说汕头侨批文物馆通过一封封侨批讲述浸透其中的故里深情,那么潮汕钱庄展馆则与其交相辉映,让一张张钱票延续华侨故事、折射家国情怀。

让我们跟随展馆讲解员“穿越”到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一起感受百载商埠荣光,感念华侨爱国爱乡赤子心。

四海侨银汇商埠

“山水相连,潮梅一体。”据展馆讲解员介绍,独特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条件,将潮梅地区紧紧相连,我们所探究的潮汕钱庄,其实是指潮梅地区的钱庄,包含着现今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与梅州。

1860年开埠后,因水陆交通得宜,外商纷至沓来,商业日盛,汕头一时之间声名鹊起。此时汕头商业圈除包括潮梅地区各县外,福建、江西等地商人也纷纷云集于此,转卖商品。同时,旅外潮汕商人亦在各地设立钱庄。讲解员指着一张“1912—1926年旅沪潮州贩土商人参股开设钱庄一览表”介绍,15年间旅沪潮商在上海创办了33家钱庄,资本总额达到了207万两。

旅外潮商创建的钱庄因为贸易关系,多与汕头钱庄互有金融往来,形成了联动的金融网络。国际化商业的发展必然涉及金融汇兑业务,商贸往来和货款支付,汕头迅速成为东南亚经济贸易圈的重要节点,逐渐成为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清末,汕头钱庄可以直接汇兑香港、上海及新加坡三个口岸款项。

据讲解员介绍,这一时期潮梅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赖于数以千万计的华侨。为满足华侨寄信寄钱回乡的需求,催生了水客,接着是以批局、银号、商号等承办机构为代表的侨批业。侨批与钱庄同样关系密切,钱庄兑批深受华侨的欢迎和使用。潮汕家喻户晓的陈慈黉家族,便是通过陈黉利栈汇兑庄、陈黉利栈钱庄与国内的“和合祥”批信局建立起联系,批银不用再从泰国带入国内,通过钱庄汇票经香港转汇汕头即可,快捷又安全。源源不断的侨汇,正是通过批局、钱庄相辅相成的便捷渠道注入,成为推动潮汕大地发展的重要源泉。

钱庄兴替风云起

钱庄也称为“银号”,是中国的民间金融机构。据了解,潮汕地区的钱庄业则兴于清末,盛于民国。

“潮汕钱庄组成并不复杂,早期并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限制。既可以单家独户筹办,也能数家合股经营。合营钱庄各个股东所议决事项及权责范围等皆记录在股份簿中。我们从展示的这些股份簿中可以看到,一份完整的股份簿包括有缘起、庄号、股东姓名、股份数量、股份分配、常年利息、利益分配等内容。这样的一份股份簿,具有明显的合同属性,充分体现了当时汕头埠股份公司的特点。”讲解员告诉记者,钱庄的营业范围可大可小,涵盖有汇兑庄、银业庄(即收找店)、侨批局等商号。19世纪20年代每家钱庄为6—10人左右规模。钱庄内职务分明,自上而下运行通畅,在内部组织架构上逐渐呈现出现代公司的结构特征。

地缘、经济、文化等种种因素,不仅造就了潮汕钱庄的诞生,也互相交织在一起,影响着潮汕钱庄的兴替。穿越时空,讲解员依据不同时期潮梅地区流通货币的不同,从开埠初的银两银元制钱时期,到七兑银、七兑票、保证纸币、商库证等时期,一一对应潮汕钱庄的创、兴、盛、衰、微等,讲述了潮汕钱庄的兴替沉浮发展史。

讲解员解说道:汕头开埠初期,银元品种繁多、成色重量参差不齐、交易价格随时随市变动……种种原因,给百姓日常生活和市场交易带来极大不便。此时汕头本埠的钱庄应运而生。清光绪十三年,澄海人蔡调顺倚靠丁日昌介绍,代收汕头海关税款。随后,蔡调顺在汕头成立了诚敬信庄,被喻为“汕市钱庄之嚆矢”。在其之后,汕头本埠钱庄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清同治中后期至1905年,为适应贸易的快速发展,大额交易、侨银的急剧增加与派发需要,潮梅地区本地货币七兑银横空出世。七兑银,也称原封银、汕头银、汕银、直平七兑银。”讲解员在展柜前介绍.七兑票的使用流通,标志着潮梅地区进入了全新的信用货币时代,也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正是由于信用货币的推动,潮梅地区的钱庄业快速发展。1903年-1904年汕头钱庄达19家,1922年已达139家,1925年达到168家。潮梅地区的钱庄业发展也进入全盛时期。

在展馆几十米的展板里,浓缩了几十载跌宕起伏的潮汕钱庄时光。沉甸甸的岁月里,蕴含着潮汕商人风云际会里的运筹帷幄,以及华侨奋力拼搏、反哺乡梓的家国身影,一幕幕历史画卷,细细描绘出了那一段波诡云谲的金融历史。

票上流金岁月美

来到展馆中的“票上风光”,从展出的不同时期潮梅地区钱庄的钞票,可以感受到独特的潮汕艺术魅力。讲解员一一解说道:潮梅地区钱庄发行的钞票格式遵循传统习惯与政府基本要求,先为竖式,后为横式。发行的钞票,印刷极其精美。部分钞票的印制,更是使用了当时技术最为精湛、防伪精度最高的钢版凹版雕刻印刷,纸张则采用高档耐用、带水印的钞票专用纸。潮汕钱庄汇票的格式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是1920年前,绝大多数为手写汇票;二是1920年以后,多数采用标准三联格式。这里展示的是这两个时期汇票的填写格式。

潮汕钱庄票因中西文化交融的影响,既富有西方艺术特色,又融入潮汕传统色彩;既包含时代元素特征,亦同时呈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琳琅满目的票面上,我们可以寻找到汕头的风光景物,也可以从种类繁多、式样不一的印章上感受传统雕刻的艺术魅力。

不仅如此,在看懂钱票的过程中也能收获无数趣味。例如,草码的换算、潮汕特色称谓的使用……看一票,正如解一密。

红色侨资家国情

对于潮梅地区而言,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华侨力量。潮汕钱庄业乃至金融业的发展,处处皆有华侨身影。展馆中“红色侨资”这一部分,讲述华侨通过金融、资本,助力革命的事迹,展示了一段段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

创办乾元钱庄的澄海人郑拱如曾担任潮安县商会会长。1927年9月23日,南昌起义军进入潮州,他以支援革命为己责,召集商会各行当负责人商议派款具体计划,由各钱庄借支垫付,由商会主管财务的人员和纸行员工星夜将款押往涵碧楼,两次共筹集十万元。

据讲解员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东南亚各地潮汕籍华侨深感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祖国的兴亡与他们在海外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激于义愤,同仇敌忾,出钱出力,支援祖国抗战。爱国事迹不胜枚举。

展馆里展示着一封由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联名写给爱国青年的珍贵书信。潮籍旅泰青年侨领苏君谦等3人通过“口批”的方式,捐资国币200元,支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接到批款后,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联名给苏君谦等3人写了“回批”,对他们的爱国热忱“殊堪钦敬”,盼望他们在泰国“鼓励彼方青年前来学习抗日知识”。这是华侨通过侨批递送、钱庄汇兑,支援祖国人民正义斗争的典型实例,也是潮帮批局与钱庄忠公爱国、笃诚守信的生动体现。

建设潮汕钱庄展馆,是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再现潮汕金融历史、体现潮侨家国情怀的重要举措,也是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的一次生动实践。展馆中,一张张钞票、一封封书信、一件件器具,带领参观者深入了解潮籍华侨和侨乡人民建设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财富和文化沉淀,同心同德,赓续潮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