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麟祥(1842-1887),号瑞堂,监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出生于澄海县外砂乡和美里(今龙湖区龙华街道下蔡村)。同治末年到台湾任职,光绪四年(1878)三月出任澎湖厅通判,光绪四年十一月至八年四月两任恒春知县,光绪十年正月调任彰化县令。
蔡麟祥台湾任职将近二十载,他把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倾注在爱台治台护台和守护海上丝路中,光绪十三年(1887)病逝于任上,享年45岁,在台湾地区留下可歌可泣的故事。
清勤自励 筹资赈恤
光绪四年三月,蔡麟祥加提举衔,署澎湖粮捕海防通判,是澎湖列岛长官。刚一上岛,他便贴出《上任告示》,申明“惟有清勤自励之志,永矢弗谖”。他亲民爱民,“与绅士之公正者交厚”,时常“接见绅耆,无非采风问俗,欲知地方利弊情形”。为亲近民众,他“不设门丁,惟一苍头传命而已”。
当年春,澎湖暴风,吉贝屿与外界失联,灾民用木桶系书漂流求救。蔡麟祥收到求救书后,一面组织钱粮赈灾,一面向上司报告灾情和赈灾建议,很快得到巡抚丁日昌的理解支持,从当年夏天开始,“免台澎杂饷”。他调离澎湖时,父老前来送行者,几乎挤满码头。
留心文献 修志绘图
澎湖远离台湾,孤悬海外,蔡麟祥认为莅治者必须修志绘图,这样澎湖才能永远纳入中国版图。
一上任,蔡麟祥就“留心文献,与士绅蔡君玉成议修厅乘”,厚礼聘请金门举人林豪等人,根据《澎湖纪略》和《澎湖续编》二书,删繁举要,阐罗佚失资料,增加后期史实,修成《澎湖厅志稿》16卷。惜乎光绪四年,一纸调令把蔡麟祥调走,《澎湖厅志稿》未能刊刻印行。直到光绪十八年蔡麟祥已去世5年,台湾省议修《台湾通志》,再聘林豪重修澎湖厅旧志稿。林豪不忘蔡通判治澎、治台之功,浓墨大笔为蔡麟祥立传。志稿后经增删修补,于光绪二十年夏付梓刊行,是为《澎湖厅志》,系澎湖列岛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
妥办海事 维护国威
光绪四年底,一艘名叫“森林美人”的美国船在恒春县南岬海域遇险,艰难驶进柯凉湾后,船长让船员转移,再引爆遇险船只,残骸被冲到岸边。这位美国船长居然谎报他们贵重物品遭中国人劫夺,要求中国政府赔偿巨款,政治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刚上任不久的县令蔡麟祥积极调查取证,请海难目击者——英国来台传教的甘为霖牧师出庭指证,那艘船载的是煤,并非船长所称的贵重货物。甘牧师的证词,让那位船长因故意诈欺而被逮捕投监,一宗极容易引发国际矛盾的事件终于平息下来。
严拿土匪 保境安民
嘉义和彰化两县辖境辽阔,匪盗实冠全台。蔡麟祥莅任彰化县令,面对横行乡里、为害乡亲的匪患深恶痛绝。他一面“词讼随问随结,案无留狱”,一面组织力量严拿土匪,惩治劫贼,保境安民。彰化南投匪首许添丁、王乌毛、陈亮等聚集百多人,四出抢掠,劫财虏人。蔡麟祥到任后,遂请兵围捕,扑杀陈亮、王乌毛两名匪首,拆毁匪巢,追缉逃犯许添丁。湳底庄黄敏兄弟三人素以抢掠为生,为当地匪霸。光绪十二年底,因截夺乡邻财物,被湳底庄总理黄玉衡秉公管束,勒令交还,怀恨在心,后纠结贼众持械,闯入黄家纵火伤人,掳走其两子,盘踞黄竹围中。蔡麟祥接报,紧急召集兵勇剿捕,遭到负隅反抗。蔡麟祥先经多方开导无效,采取强攻,荡平匪巢,救出二子。
忠于职守 英年早逝
光绪十二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为增收赋税,“以台湾之入之款,供台湾之所用”,令各县重新丈量土地,以清查过去隐匿不报的开垦田地。但此事一开始受到大户和豪强的抵制,进展缓慢。
光绪十三年,为了推动彰化清丈工作,蔡麟祥率巡检黄文瀚、吴云孙等,先从桥仔头开始,对彰属十三堡田地进行认真丈量和登记,随丈随算,错则改之,百姓都无怨言。正当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知县蔡麟祥却一病不起,卒于任内。谁知不久换上的新县令,一改既定做法,变着方法克剥百姓,肆意勒索,酿发了台湾建省以来最大民变事件——“施九缎事件”。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结局,当地百姓更加怀念好县令蔡麟祥!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