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渡难关 “化肥存款”成生动见证1.jpg

 新加坡华侨吴兴茂寄往汕头的侨批

共渡难关 “化肥存款”成生动见证2.jpg

侨批封

共渡难关 “化肥存款”成生动见证3.jpg

由新加坡寄潮安的侨批

共渡难关 “化肥存款”成生动见证4.jpg

汕头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于1964年发出的通知

共渡难关 “化肥存款”成生动见证5.jpg

“化肥特种存款”存单

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华侨远赴海外谋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祖国,眷恋着家乡。细品侨批里的故事,字里行间不只是家长里短,还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近日在彬园警史馆,广东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省级集邮展览评审员邓德勤向记者展示了一封写于1961年的侨批。这封家书,记载了华侨吴兴茂从新加坡寄来急需的化肥,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的感人故事。记者了解到,当年,国家推出了年息达七厘六的三年期“特种定期存款”,支援家乡发展生产的华侨,均能获得这样的回报。

雪中送炭 邮寄化肥回乡救急

“亚默吾嫂、亚康侄儿收悉:10月17日大宝来轮由新加坡开往汕头,我委托合安信局装配去肥田粉一桶计四包,接信时,可前往许广源信局或诏安华侨服务站探询,领妥后祈即将所收物件详细复信告知……”

这封保存完好的侨批,是1961年由新加坡华侨吴兴茂寄往汕头的。记者看到,信中的前半部分,描述的是吴兴茂邮寄化肥回乡事宜,后半部分则详细列举了其近期寄回家乡的钱物。

“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国内正处在特殊困难时期。”邓德勤说,当时经济十分紧张,市场商品短缺。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油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长龙”购买年货的场面,对很多上年纪的人来说,还记忆犹新。而在那个年代,作为生产资料的化肥,更是稀缺商品。

这封批信虽寥寥数语,但可以看出在南洋谋生的吴兴茂对故土乡亲的牵挂,而对自己在海外的辛劳却只字不提。“信件中体现的心系桑梓的情怀,是许多侨批的共同特点。”邓德勤说,当年吴兴茂不仅寄来了在海外打拼的血汗钱,还送来化肥,缓解农作物种植的燃眉之急。海外的潮汕乡亲以这样的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支援祖国的经济建设。雪中送炭的种种举动,蕴含着华侨对家乡以及亲人浓郁的深情。

“亲情包裹” 装着满满的故乡情

在这封侨批里,除了寄来化肥,在信件的附注可以看到,吴兴茂对当时一同寄回的2寸铁丁、屐丁、铁条、菜籽,还有港币30元等一一罗列。此外,信中吴兴茂还提到,他前月寄来糖精3瓶,并打算于日内从邮政局寄一些药品,包括补针一打,洋参20粒等等。信件内容琐碎而日常,但华侨先辈“以家为天”的情怀跃然纸上。亲人在异国他乡的境况让侨眷牵肠挂肚,这报平安的家书足以让国内的侨眷们欣喜不已。

“那时潮汕经济社会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但却能够保持相对繁荣稳定,就是靠侨批带来的外汇起到平衡和调剂的作用。”邓德勤说,百多年来,潮汕地区不少人为养家谋生,远赴南洋打工,从事最为艰苦的工作,忍受骨肉分离的折磨,无论在异国如何艰难,哪怕食不果腹,他们都会将钱物汇寄回家,因为,他们抱的都是同一个信念:赚钱养家。

“从附言可知,这是一封特别的实物批,因为其既属于寄化肥的实物批又是兼寄现汇的侨批。”邓德勤认为,直接寄化肥实物、钱和用品的侨批不仅支援了祖国和家乡的农业生产,也缓解了家乡侨眷的思念之情。这封看似普通的侨批,正是华侨爱国爱乡之情的生动见证。

“特种存款” 故土对华侨的深情回报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许多华侨热烈回应,纷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寄钱寄物回家乡支援建设。”邓德勤告诉记者,当时华侨寄化肥回家乡可参加“特种定期存款”。记者看到,在“中国人民银行定期正存正取”储蓄存单的背面,盖着一个印章,上面写着“支援家乡发展生产特种定期存款,定期三年,年息七厘六,存款未到期不能提前支取”的字样。

在邓德勤手中,还珍藏着一份由汕头中国银行华侨服务部于1964年发出的通知。这份“温馨提示”提醒侨眷和归侨们:化肥存款将于当年四月开始陆续到期付还。为方便各县城乡存款人到期领取本息或办理转存手续,汕头中国银行委托汕头专区各地人民银行办理托收手续。化肥特种存款存单的持有人不用直接来汕头领款,可委托当地银行办理托收,手续简便,不收手续费和邮费……

“这些便民举措是党和政府爱护华侨的体现。”邓德勤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保护华侨,特别是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而华侨们积极行动,与国家和家乡共渡难关的桑梓情怀,也在这一封封信件中生动地呈现出来。

【专家点评】

196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指示》。为鼓励华侨寄来国内紧缺的化肥,国家推出“化肥特种存款”业务,即华侨在海外以外汇买进化肥寄入国内,由国家收购,货款可以3年定期方式存入中国银行,年息七厘六。这种由政府贴息让利侨眷的做法收到了极大的效果。邓德勤先生收藏的这封侨批,是这段历史的有力佐证。

虽然侨批已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些有温度、有感情的侨批书信,见证着每一个潮汕儿女血脉中抹不去的牵挂祖国,眷恋故土的浓浓情怀。

(朱奕毅)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