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四起遥牵挂1.jpg

辛亥革命成功后,不少华侨想回国效力

烽烟四起遥牵挂2.jpg

华侨林汉松期盼战争结束可以回归家乡

烽烟四起遥牵挂3.jpg

日军占领汕头,华侨林展开忧心如焚

侨批虽然是家书,但书写的并不仅仅是家长里短,很多海外华侨心怀祖国,加上见多识广,更关注国内外形势,当获悉一些重大事件之后,往往会在家书中加以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国内外对事件的反响等等。因此,从侨批中也能获取到不少中外历史事件及时代风云变幻的实证,成为珍贵的历史档案文献。

辛亥革命成功,华侨想回国效力

辛亥革命成功,清帝退位,民元未始,正是清末民国之交的非常时期。马来亚华侨饶实甫于辛亥年十一月初八日写给松口家乡儿子思良的侨批,就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情景。

批信中询问了家乡水灾情况,提及因为政局变革,社会治安不稳定,所以想购买枪支等情况,而最重要的是批信中说到族中长辈“芙裳先生前月十七复接粤都督来电,要回国任教育副长,此职难辞。故四日乘英邮船回去。当时尔父、三弟甚欲同回。芙裳先生力谓其此日建设一切未成,人心不定,诚恐变乱,实有不测之虞候,吾回去一看,自有信来相商,不若新正定夺为妙……”

侨批研究学者沈建华说,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很多海外华侨都想回国效力,在这封批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信中提到芙裳先生受邀回国担任广东省教育副长,饶实甫和他的三弟也想一起回国效力,芙裳先生觉得一切还没有定局,提议他先回国看看实际情况之后再写信回来商量。

日军占领汕头,忧心如焚险病倒

1939年农历五月初六日,新加坡华侨林展开给家乡祖父写了一封批信,里面就准确提到了日军占领汕头的时间。批信中写道:“本月初五日闻各塘山郊来电言及汕头克被日本军登陆,并凑安徽轮到叻,东凤俊林客头谈及塘中百物腾贵,人民哀怨。孙男闻之忧愁之极,几成为疾,但不知现汕头已被日本所得,对于吾乡影响损害若何?烦通一字来晓是荷。”

沈建华说,根据历史记载,汕头是1939年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被日军占领的,在新加坡的华侨林展开第二天就从各种渠道得知了消息,林展开随即给祖父写信询问家里在这次事件中是否受到损害,写信时间正是五月初六日,日军占领汕头的第二天。批信中,林展开还提到名为“俊林”的客头向他讲述了国内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艰苦的情况,林展开听说之后忧心如焚,差点病倒,他急于向家人了解汕头落入敌手后家乡是否受到波及,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家乡亲人的关爱、痛惜之情,也是对日寇发动战争、侵略中国的愤怒控诉。

战乱盼和平,有家归不得

华侨林汉松在1949年5月给妻子璇清写的批信中说:“因时阅报章……战争甚为激烈,故暂候和平才敢归里是也……倘若战争有些和平,自当归计之思,此时正值国内荒乱之际,何敢回乡?”

长达8年的抗战,让很多华侨想家而归不得,盼着抗战胜利可以回乡探亲,但没想到的是,抗战才刚结束,烽烟再起,转眼又是3年时间,不是不想回家,是长年的战乱阻止了回家路。侨批中,华侨热切盼望和平年代的到来,只有战争结束,国泰民安,华侨才不会有家归不得。

新中国成立,回家计划提上日程

家乡解放了,不但国内的人民欢天喜地,就是国外的侨胞也感觉扬眉吐气。泰国华侨刘潮俊于1951年6月写给双亲的批信中说道:“家乡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封建势力已告清除,资产阶级经被打倒,不论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属国计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候至开正,苟有微利入手,男当买棹回里。……我乡现岂有夜学练习班?妇女加入普遍否?祈此示知。”

很多华侨在国外关心祖国,经常通过阅读报纸来获知家乡情况,对家乡的发展变化自然也比较了解。当他们得知家乡解放,全国上下一心重建家园,齐心做好交通水利建设,他们都欢欣鼓舞,“额手称庆”。终于盼来了和平日子,回家的计划自然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批信中,刘潮俊还向家人问及解放后妇女的教育问题,询问是否有开办夜校,特别问到妇女是否有普遍入学。

沈建华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办夜校、扫除文盲掀起了高潮,这位华侨因经常读报,所以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于是在批信中询问家乡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学习机会。他思想开通,对新生事物十分支持。在他后来的几封侨批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女子也应受到教育,所以更关心妇女有没有普遍参加,并多次鼓励妻子和妹妹去读夜校。

专家点评

上面4封侨批各出自4个不同时期:辛亥革命成功、日本侵华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时期。从这4封侨批的字里行间反映出了重大的历史变革,因此说侨批是历史的见证、珍贵的历史档案一点也不为过。

华侨虽然远居国外,但他们十分关注家乡的情况,而且消息也非常灵通,日寇侵入汕头的消息,第二天就传到新加坡,他们立即写信前来咨询家乡受灾情况,表现出他们热爱家乡、关心亲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对日军入侵汕头愤怒的控诉。

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涌现出许多新现象、新事物,华侨深感新奇和欣喜,也纷纷写批信来询问,表现出了他们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

(沈建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