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晋煌当年的“侨生证明书”
1953年10月15日的“广东省汕头华侨中学校务日记”
学生签领登记表上常见金晋煌的名字
学校鼓励师生参军保家卫国,开动员会的会议记录
一张泛黄的汇票
近日,在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校史馆,记者见到一张泛黄的汇票,上面写着收款人为金晋煌,汇款人是华侨中学。这张历经近70年的信汇临时收条,背后是一段段琐碎但感人的故事,见证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蕴藏着华侨远隔万里重洋所诉说的家国故事。
侨批局为侨生提供“特殊服务”
金晋煌何许人?从侨中珍藏的一张侨务局出具的“侨生证明书”可得知,金晋煌原籍广东省澄海县,1950年,年仅17岁的他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毅然从暹罗回到祖国,并被安排到汕头侨中读书。“当时,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在东南亚华侨青年中蔚然成风”,负责校史材料整理的陈宏之老师说,在那个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大多数侨生依靠父母寄来的批款过活,金晋煌只是其中一例。
1948年泰国当局关闭了国内所有华文学校,像金晋煌这样的泰国华侨青年正苦于无书可读。新中国、新社会的新气象,给了这位年轻人极大的回国学习动力,金晋煌由曼谷回到汕头。不料回国后朝鲜内战爆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下,已在侨中就读半年的金晋煌作出了“放下书本、报名参军”的决定。金晋煌投笔从戎后,学校把从泰国寄来的批款转到部队,也就有了这张珍贵的汇票。从上面的地址可以看到,金晋煌当年在抚顺市东北军区746部队服役。
“这张汇票上标记的时间是1952年3月6日,发黄斑驳的汇票饱含父母思念之情,以及学校的真诚服务,让侨生们能安心学习,积极进取”,陈宏之说,为了帮那些升迁高校或者参军的侨生更好地接续海外亲人寄来的生活费用,学校代为收转批款。
汕头大学科研处退休职工曾益奋,是汕头振盛兴批局创办人曾仰梅之子,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曾在汕头侨中就读。曾益奋在其撰写的《侨批局对侨生的特殊服务》一文中讲到,“批局只能在闽、粤沿海侨乡派送服务范围内操作,对于北方内陆城市的大专院校就鞭长莫及了。于是聪明的侨批人在征得寄批人同意的前提下,把批银委托批局按收批人就读大学地址从邮局汇给收批人,并附简言提示收妥复信,批局保留邮局汇款收据,备寄批人查询”……近70年的汇票折射出时代的轨迹,见证了侨批局为海外侨生量身打造的“特殊服务”。
从登记表中看华侨重视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广东汕头华侨中学前身是汕头私立海滨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汕头市私立海滨中学)。1950年4月1日改称华侨中学(1952年又转为省立侨中)。新中国成立后,大批来自东南亚诸国的侨生回国,成为了汕头侨中的学生。侨批是他们联系异乡亲人的一条重要“生命线”,对侨生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汕头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对教育更是重视。“很多华侨虽然身在海外,但心始终不离故国桑梓,尤其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侨批专家张美生说,无论在异国如何艰难,哪怕食不果腹,他们都会将钱物汇寄回家,更不忘叮嘱子女发愤读书。
“透过侨批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华侨情义兼蓄、手足情深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张美生看来,大多数华侨都是农民出身,没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们对耕读传家有着根深蒂固的执念,而且在外打拼更感受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因此特别关心家乡子弟的教育,这种情形在侨中珍藏的《侨批登记箔》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一叠“学生签领挂号邮件登记表”中,记者多次看到金晋煌的名字。登记表历经70年岁月熏陶,字迹依然可辨,内容包括姓名、函件类别以及汇款金额等。“不管是侨批还是汇票,都是历史真实的见证”,张美生表示,当中所维系的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亲情关系,表现了华侨爱国爱乡、诚实守信、重视教育的传统,纵使踏遍万水千山,远隔重洋,也阻断不了对家乡的眷恋。
侨生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在侨中珍藏的资料中,一张1953年10月15日的“广东省汕头华侨中学校务日记”引起记者注意,上面记载着“本晚参军同学12人(黄光大、黄德明、陈原旺……)在学校吃饭,家长作陪”等内容。据介绍,侨中档案室还另外珍藏着1953年的66份学生参军申请书,其中15位申请人是当时在该校读书的华侨学生,还有5位侨眷。校长刘毅婉告诉记者,据《校史大事记》记载,在1951年的年初、五月和七月,包括金晋煌在内的21位学生分三批光荣入伍。
据校史资料显示,学校特地召开动员会,鼓励师生参军保家卫国。“事先布置各班动员工作,第一时间各班开动员会,由班主任先对这一运动作重点报告,再由班内积极分子带动全体同学发表意见,表示态度,搞起热潮……各班黑板报及本校校讯《侨中园地》《求知报》本周应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配合这一运动之展开……”看着当年详实的会议记录,记者眼前宛如浮现青春年少的侨中学子,义无反顾投笔从戎、奔赴战场、英勇降敌的战斗场景,爱国热情跃然纸上。而据校史记载,当年全校掀起了学生参军参干的热潮,有的侨生还将父母寄给他们的学费都捐献给了祖国,甚至还纷纷捐出从国外带来的金项链、金戒指等贵重物品,以此支援朝鲜战争。
侨生回泰创业有成造福母校
金晋煌入伍后在军校培训了半年,然后奔赴朝鲜前线。1955年复员转业后,金晋煌又回到汕头继续自己的学业,最后顺利考上了华南工学院土木系。后来金晋煌又回到泰国,在建筑界立足并取得辉煌业绩,成为泰国一位成功的华人企业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金晋煌等泰国校友的努力下,首创起第一个中国学校的泰国校友会(金晋煌选为该会理事长),并把泰国校友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募捐母校的教学大楼。仅半年时间就集聚好修建教学大楼的全额款项,并在1992年顺利建成投入使用。七十年前的这一笔笔侨批汇款,在此时又化为对母校的感恩回报,海外华侨心系母校、造福桑梓之心溢于言表。
“明年是汕头侨中建校90周年”,刘毅婉校长表示,学校自去年启动了《汕头侨中90年校史》的编纂工作,着手对汕头侨中办学历程尤其是华侨办学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其间所发现的许多珍贵史料都蕴含着家国情怀,让人为之感动。学校决定一定要把这个光荣的过去呈现出来,让藏在深闺的“侨生故事”走近大众,讴歌他们感人的桑梓情怀。
点评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时说,“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
89年前,在泰国华侨的鼎力支持下,汕头侨中应运而生。蚁光炎、张兰臣、林伯歧、陈弼臣等一批泰国知名侨领,都曾先后作为校董资助过学校的发展建设。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华侨归国求学,汕头侨中更是承担起为新中国培育华侨人才的重任,为众多海外失学落难的侨生提供一方能安心求学的净土。学成后,这些散布于海内外的侨生依然心系祖国和母校,以各种力所能及的方式继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望历史,也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正因为汕头侨中有着深厚的华侨底蕴,更应努力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深入挖掘学校与海外华人血浓于水的连结点,继续为祖国的华侨事业贡献力量,这也将是学校未来会努力坚持下去的办学方向。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校长 刘毅婉)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