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东南亚7国及香港地区往返潮汕8地的侨批

两封侨批,一封只寄了1元,一封却寄了1亿元

展示不同时期的侨批货币

侨批描述货币贬值给华侨造成的灾难性损失

2004年由旅行社送达的侨批

1.5米清末民初侨批讲述一场生死劫难10.jpg

目前发现的清末民初最长侨批

张美生讲述侨批的不同特色

澄海樟林永定楼侨批展览馆开馆在即,记者趁着布展的当儿抢先参观了其中的侨批集萃展厅,这个展厅精选了80件独具特色的侨批档案,展示出不同时期东南亚7国及香港地区往返潮汕的侨批历史史迹,特色鲜明又丰富多彩,就像一个侨批“万花筒”,让参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侨批形式之美以及鲜活的华侨文化。

1.5米侨批,讲述遇百年洪灾

侨批集萃展厅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一封清末民初泰国华侨炳思寄往饶平隆都樟籍乡给胞兄许炳奎的侨批,该批是目前发现的清末民初最长侨批,分三页展示,实物长达1.5米,洋洋洒洒两千来字,讲述了华侨炳思搭乘火轮赴暹叻(泰国)收账时经历的生死劫难,以及在海外做生意之不易,从中可以看出下南洋之艰辛险阻。

批信中描述,炳思到香港后碰上“洪水骤涨”,船搁浅在“一绝危险之滩头”,不得不折返,“斯次洪水为百余年来所未有”。好不容易再搭乘一班火轮,“奈何全船震动势同风吹树叶,船中人无不恐惧异常,司机之红毛亦撤食而起,立将轮折返……”之后才知道船上很多机件都已损毁,庆幸觉察得早,“否则再进一步……则船中人之生命财产正不知作何设想”。最后终于乘坐一漏雨的火轮安全到达目的地,但“亦已遍饮危险之滋味矣”……另外信中还描述“自知当此生意苦淡,才识有限,舍而就他,未必能优于此”,南洋生意惨淡,因为没什么文化,放弃生意去做其它行当也不一定能更好,炳思经常为五斗米而“长吞心血”,最终发出“贫而清较胜富而浊”的人生感悟。

侨批研究专家张美生告诉记者,这封早期侨批,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行楷,字迹挥洒自如,运转流畅,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再加上是清末民初的最长侨批,十分珍贵。

与最长侨批同圈展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封附言最简短的侨批,只有“平安”二字,这是一封20世纪40年代后期泰国华侨郑亚耳寄汀邑(澄海)樟林永兴街慈亲的侨批。华侨远渡重洋,经历生死,平安就是最大的财富,没有可以赘述的惊险情节,反而值得庆幸,足见布展方的深刻用意。

1元和1亿,货币贬值似废纸

展厅中有一处专门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侨批货币。从晚清到现代,侨批经历了不同的货币时期,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银圆时期,从晚清至1935年11月,批款货币往往是大银、大洋银、英银等;第二阶段是法币时期,从1935年12月至1949年9月,批款货币是大洋券、国币、储备券、金圆券、基数、港币等,第三阶段是港币折人民币时期,从1949年10月之后开始,批款货币是南方券、港币、人民币等。

令人感兴趣的是,两封批款悬殊的侨批并列同圈,一封寄1元,另一封却寄1亿元。数目之悬殊令人咋舌,而了解了其中的缘由之后又让人不禁唏嘘。张美生告诉记者,寄1元的侨批是在1935年11月以前,当时的货币是大银(龙银),1元在当时大约可以买到80至100斤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币急剧贬值,外洋寄潮汕侨批,单封批款从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到了后期,市场交易中基本已拒收国币,一亿元都买不到一斤粟,形同废纸。

其中的一封侨批,更是描述了日本军用手票贬值直至变成废纸使华侨造成灾难性的损失。这是一封1946年华侨李财荣寄潮汕周氏荆妻的侨批。侨批中写到:“……除食用后存有几十万元日本军用票,彼时吾心稍自慰,意想和平之后可以整装归家同享太平之乐……虽(谁)知志与愿违,英政府收复新加坡之日即宣布日本票一文不值,一场梦想成为泡影,数年心血付之一掷了之……”信中讲述,因为新加坡沦陷,侨批寄不出,他存了几十万日本军用手票,计划战后回家乡和亲人团聚,结果战后日本军用手票却变成废纸,梦想成空。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货币贬值,华侨侨眷都成为直接受害者,这封侨批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海内外民众盼望和平的真实情况。

一封当代侨批,旅行社充当了“水客”

侨批集萃展厅还展示了水客批、喜事批、新年批、平安批、近期批、编号成对批、预印批、方言歌册体批等各种侨批,寄批地包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印尼、老挝以及香港等;收批地则包括澄海、潮安、潮阳、揭阳、普宁、丰顺、饶平、惠来等地。每件侨批档案都属精品,代表着不同的形式。而内容上也体现了海外华侨艰苦创业,情系桑梓的家国情怀。

展厅有一封2004年由旅行社送达的侨批。为什么后来的侨批会由旅行社送达?张美生告诉记者,1973年根据国务院指示,侨批业归口银行,但外洋一些批局仍为侨胞收寄侨批,直至1984年。此后侨批越来越少,寄批者往往是一些老华侨,出于对故乡的根系情结,以及对先祖的孝诚之心,逢年过节,会寄上批银托故乡亲人代为祭祖。这封寄于2004年的侨批是外洋庄炎泉寄给潮安龙湖的庄茂成。侨批上写着“寄去港币贰佰元,为中原(元)节拜公妈之用”。这封侨批是华侨通过旅行社工作人员代为送达的,其形式与侨批刚出现时委托水客携带的模式相似。从早期水客开始,再由现代“水客”带批,历时一百多年,其深为侨胞信赖的就是“诚信为本”。

专家点评

澄海樟林永定楼侨批展览馆场地不大,在为征集侨批把关时,我的观点是要注重质量,突出特色。要做到少而精,每一件展品都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从晚清侨批到现代侨批,最长侨批到最短侨批,寄一亿元的侨批到寄一元的侨批,以及各种形式侨批的选择,都有其深刻的展示意义。

像展示不同时期的侨批货币,反映了华侨因历史的演变、货币的更迭而破产的惨痛经历。展示用歌册体书写的侨批,弘扬了侨批中的潮汕优秀传统文化。这封侨批非常稀有,堪称独一无二,它将方言歌册这一潮汕民俗文化巧妙应用到侨批写作中,体现了与众不同的写批风格,以通俗的潮汕方言讲述海外谋生之艰难,安慰妻子赚到钱会多寄回家,并提倡移风易俗等观念,是侨批中难得的存世之作。我们还特意挑选了几封“情书”侨批,反映出华侨家庭为了谋生创业不得不夫妻两地分居而引发的种种问题,沉甸甸的情感流露,正是华侨爱国爱家的具体表现,是侨批的灵魂所在。 

张美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