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乡魁楼人1.jpg

侨批文物馆馆藏数十封抗战时期从马来西亚寄出的侨批,收批地址为“澄邑莲塘乡魁楼”

莲塘乡魁楼人2.jpg

莲塘乡魁楼人3.jpg

“寄批人是我的族亲,论辈序他是我的堂叔,今天,我拿10封当年寄批人林美成堂叔所寄的侨批与大家分享他的家国情怀。”近日,莲塘乡魁楼人林庆华激动地告诉记者,经过在莲塘乡魁楼族亲中深入寻找,他们找到当年马来西亚的寄批人“林美成”的弟弟,现年94岁的堂叔林美富。

喜出望外 侨批馆惊现乡人侨批

在市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的帮助下,近日,记者见到了莲塘乡魁楼人林庆华,见面时,林庆华手里拿着10封魁楼侨批复制品,迫不及待地展示给记者欣赏。据林庆华介绍,他们在侨批文物馆参观的过程中,发现馆藏侨批中有数十封在抗战时期从马来西亚寄来的侨批,收批地址为“澄邑莲塘乡魁楼”,寄批人为“林美成”。对于他这位莲塘乡魁楼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记者赏阅这些侨批看到,侨批封是用毛笔字端正书写的“红条封”,象征着吉祥平安,收批地址是 “澄邑莲塘乡魁楼内”,侨批封中间行收批人称呼写着“双亲大人安启”,各个侨批封左上角都外付着批款货币等字样。这些“银信合封”的信件中,有的是关心家乡的田园收获,“近闻唐中战事扰乱,百事高涨百倍,种种之情,儿经尽详,但俺此岁冬情各种收获定颇丰收,是否,望一示知……”;有的则思念父亲劳作辛苦,叮嘱不要上山放牛,“父亲年已高迈,每牧牛山中,殊属危险,苟近邻居童子,可雇人牵,以免老人跋涉……”一字一句,无不关情。

更令人感动的是,信中透露着林美成思念家乡,祈望多点积蓄可以回家乡晨昏侍奉双亲的内容,信中写道“外洋对于欧局影响,故承嘱儿回唐,但观刻下外洋虽则欧局之变总算无障,不外百物腾涨而已,望大人切勿远虑为是,至儿回唐,稍候唐中略静,那时如苟得厚利入手,当即旋梓以供晨昏之份……”这些信中,字字珠玑,饱含着孝顺父母、牵挂亲人的沉甸甸亲情。

时隔近百年 寄批人胞弟仍健在

“魁楼现位于蓬州一带的莲塘乡,于康熙年间建成,距今400多年,是海外华侨在家乡建设的侨宅,2006年重新修整。”在市侨批文物馆,林庆熙馆长指着墙上一张《潮州府志》乾隆年间的潮州府总图告诉记者,乾隆年间,在如今汕头市的地理位置上,写的是“蓬洲”。据历史资料记载,蓬洲地域古代是揭阳县地界,明清时划归澄海,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澄海第四区管辖。现属汕头市金平区管辖。寄批人写的“澄邑莲塘乡魁楼内”就是现今鮀莲街道莲塘魁楼。

“林先生在参观侨批文物馆时,得知市侨批文物馆收藏了魁楼的侨批,非常激动,最后找到了几十封相关侨批。”林庆熙馆长说,“魁楼内的家族侨批在这些侨批中可以得到反映。如今,位于魁楼的林氏宗祠还保存着雍正年间的牌匾。”林庆熙馆长说。

在林庆华坚持不懈的寻找中,终于在族亲中找到寄批人“林美成”的胞弟林美富。“当时看到这些收批地址为魁楼的侨批后感动万分,决定在莲塘乡魁楼族亲中深入寻找,希望能找到收批人的后代或亲人。”回忆起寻找侨批亲人的过程,林庆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经过不懈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魁楼找到近百年前寄批人“林美成”的胞弟、现年94岁的林美富老人,按辈序,是林庆华的堂叔。

新侨续老侨 跨越时空亲情永驻

林庆华告诉记者,他的妈妈和外婆都是泰国归侨,还有一个舅舅在泰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父母都在外地乡下从事教育工作,他由外婆带着在汕头读书。

“当年每逢春节临近,外婆都会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在等待着楼下那声‘郑赛清盖印’。”林庆华解释道,郑赛清是他外婆的名字,那一声“郑赛清盖印”,是银行工作人员分发侨批时的喊话,那是舅舅在海外寄来的侨汇,体现海外华侨对家乡长辈的一份孝心、一份责任担当。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林庆熙馆长说,将近一半的潮汕家庭曾依靠侨批生活,因此潮汕有“食番批”之说。据他介绍,有的侨批仅写“钱二我在”(寄给你两块钱,我还健在),寥寥四字,但可以发现潮汕人的讲信誉、守承诺,尽管只是两块钱,但是对于当时家庭来讲,这可能是救命钱。

可能是身上有着“侨”的血统,八年前,在华师读大三的林庆华的女儿林欣提出要报考交换生到美国留学时,全家都给予鼓励和支持。经过努力,林欣不仅在美国完成了大学学业,还在美国取得了金融和MBA两个硕士学位。

因为女儿的出国留学,林庆华加入了汕头市侨联留学生家长联谊会,并被选为副秘书长,他对联谊会的事务非常热心。记者了解到,汕头市侨联留学生家长联谊会是由汕头市侨联牵头、留学生家长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目前共有会员400多人,已经成为我市开展新侨工作和海外联谊工作的重要平台,搭建起留学生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联谊的桥梁。“目前,我女儿陪着丈夫在英国工作,女婿陈嘉盛也是汕头人,在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剑桥大学从事基础材料的研发工作。”

在林庆华看来,堂叔林美成是“老华侨”,而目前在海外就业生活的女儿女婿则是“新华侨”。林庆华说,衷心祝愿“新侨”在异国他乡努力工作,平安生活,同时希望“新侨”要学习“老侨”爱国爱家精神,祈盼他们练好本领,在适当的时候回归家乡,报效祖国。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