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
图②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国民党行政院也于5月4日迁往广州,开始商讨发行银圆券。5月7日,广州市政府宣布暂改以银圆征税。当时金圆券流通实际已经崩溃,民间一般交易多以银圆或外币进行,小额交易亦有以物易物形式。7月2日,国民党行政院在广州颁布了《银圆及银圆兑换券发行办法》,恢复使用银本位的银圆货币,政府交易以银圆或新发行的银圆券进行。该办法规定每一元银圆券兑5亿金圆券,限于同年9月1日前收兑。7月8日,重庆亦开始发行银圆券。受之前国币、金圆券相继贬值的影响,加上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战场上节节败退,虽然有无限兑换银圆的保证,银圆券仍难逃迅速贬值的命运。广州及西南地区在1949年底相继解放。银圆券亦停止流通。
1949年5月后,金圆券实际上已成废纸,华侨也不再寄金圆券,但在民国政府未正式发行银圆券之前,华侨在寄批时,往往只能写“寄银XX元”,批局则在“XX元”上盖“基数”两字,意即以银圆为基数折算。如图①,由马来亚洪家成寄潮安江东侨批,该批到汕时间是1949年6月11日,时银圆券尚未发行,批封正面书写“付大银伍拾元”,批局则在上面盖一红色“基数”文字章。又如图②,新加坡华侨赵炳泉寄饶邑隆都(今澄海隆都)侨批,批款30元。该批由汕头洪万丰批局用预印好的“通知书”形式填发,批局在通知书正面原印“国币”字样上加盖“基数”两字,意即批款为基数银圆30元。1949年7月2日银圆券发行后,批封上所写“大银”才是寄银圆券。不久,银圆券也很快贬值,华侨只能改寄港币了。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