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宋树钊寄澄海弟弟侨批
1950年,宋树钊寄澄海弟弟侨批
1950年,宋树钊寄澄海弟弟侨批
1950年,宋树钊寄澄海弟弟侨批
“行间要整齐,结构要有力”
“你的来书字迹,还是潦草欠佳,没有行间,须知写字最要的是行间要整齐,结构要有力,大小通篇如一……”长期以来,旅居海外的华侨始终不忘故国桑梓,尤其是心系家中亲人的读书学习,即便他们在海外从事的工作很苦很累,依然通过侨批进行“远程”教育,笔下娓娓的问候、反复的叮嘱无不凝聚着浓浓的亲情与企盼,盼望家人平安,盼望亲人上进。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浸透着厚重的历史积淀。这封写于1950年的侨批,是新加坡华侨宋树钊写给澄海弟弟的,全信分为:姿势、执笔、运腕、意态、临摹、鉴赏六节,可谓字字要义,毫无雕琢造作之感。“姿势:坐正直,两肩平,胸张腹挺,右手握管,左手放于桌之左侧……执笔:指实掌虚,为执笔之要法,指实则筋力均,掌虚则运用易……”作为兄长,宋树钊要求弟弟在书法练习之路上按照他所教的方法,传承前辈们书艺,坚持勤学苦练。
“华侨寄回的侨批中,多次谈到要重视教育,让亲人读好书写好字。”收藏家张美生介绍,这封宋树钊寄来的侨批,保存完好,品相优美,字迹飘逸隽秀,书写工整整洁,传递浓浓的亲情。在张美生看来,侨批是华侨华人情感的真实记录,这一文化瑰宝值得我们共同守护,其中既有浓浓的亲情,也有循循教导的人生指引,甚至会成为一件书写精美、流传后世的书法妙迹。
“书法没有捷径,不能贪快”
“你以后可照吾所指伶(令)你练的郑孝胥帖勤加练习,刻意临摹。练字须明练字方法,要认真一帖,不可随便更换,写一字不好时,再写多一字,以至能酷肖为止。一划一撇,缓缓临摹,最忌贪快潦草,虚耗笔墨,你祈留心学习为要,因为书法有如人之衣冠,美书法犹如美衣冠一样,你非痛下工(功)夫不可……”看到弟弟来信字迹潦草,作为兄长,宋树钊很着急,一再叮嘱他要好好练字。“书法要临古帖,没有捷径,不能贪快”,在宋树钊看来,学书法要从临帖开始,循序渐进,越是不好写的字越多练习。“摹求形质,临求精神,初学宜双管齐下也……”这样长期坚持,就可以提高自己临摹的境界,直到将来写出的作品可以浑然一体就算过了临帖关。
“此学期大考,各科成绩如何,覆信须要详为告知,届时暑假期间,可勿留汕,以省费用,回家温习书字要紧……”侨批上的笔迹间流淌着的是兄弟间真挚的情感,不仅打动过当事人,也让后世读者为之动容。宋树钊在外洋谋生不易,但他并没有放弃文化追求,这也让他的字中充满文气。
侨批除了家书或汇款的功能,平民书法、古典书画等成为侨批艺术的另一种展现。“侨批字里行间往往朴实无华,只言片语却很感人,字迹亦各具神韵,每每让人有赏心悦目的乐趣”,张美生说,早年间,下南洋谋生的老一辈华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却深刻体会到“不识字”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便。因此,他们都殷切地希望家乡亲人能接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校正如左”练字如练人
侨批是海外侨胞直抒胸臆的表达,字里行间流露着诚挚的感情,或敬尊仰从,或娓娓相叙,令人不禁油然而产生出诸多感同和认知。“例如你书中精神的神字,劳动者的劳字,过得好的好字等,完全不成字体……兹将各字校正如左:精神劳好泼想兄亦……”看到弟弟的来信有错别字,宋树钊耐心地一一指出,对应写出正确用字。过去在老一辈人口中常说,把一笔字写好,一辈子不愁吃穿,尤其是“字是人的脸面”这样的话会常常提起,言语浅显,道理深刻。
华侨宋树钊教育亲人要有耐心,书法学习是慢慢修炼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学书法的过程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优良的人格培养的过程,会终身受益。对此,张美生表示,华侨血浓于水的亲情,足见于此。父母长辈、兄弟姐妹的言传身教是个人发展的宝贵资源,这在中国早已形成传统,自古以来即是如此。
家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实一封家书不仅仅在战争岁月里能抵过万金,在通讯手段并不发达的年代,一封封手写的家书寄托的情感之深厚一定是金钱所无法比拟的,家国情怀就这样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专家点评
在曾经没有电话、没有手机的年代,家书,是亲人间唯一的联系,一来一往,皆是牵挂。这些文献是人们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原始物证,也是记录社会变迁的历史档案。
当年,很多人迫于生计,不得不远渡重洋、另谋生路。在海外谋生的华侨过着艰苦的日子,却不忘省吃俭用将积攒的钱款汇至家乡,通过书信向家人道平安。侨批的内容包罗万象,大到“世情”“国情”,小到“乡情”“亲情”,都蕴含着海外华侨对故里的一片深情,朴实中足见真情。
张美生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