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观详实的史料、引人入胜的故事、鲜活生动的人物刻画……近日,收藏爱好者陈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珍藏的一本林墉彩色连环画手稿《革命史记》,生动地再现“林妈陂老苏区”那一段峥嵘往事。
连环画又称小人书,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著名画家林墉将潮汕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以通俗易懂的连环画形式传达给观众。难得一见的手稿作品弥足珍贵,让我们穿越时空,共同聆听老物件背后的红色故事。
珍贵原稿再现革命故事
上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连环画风靡街头巷尾,那时候的孩子们几乎人手一摞。如今再看这些袖珍小人书,勾起的只有对久远岁月的回忆与感慨。
“这本《革命史记》是林墉手稿,反映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潮安区登塘镇林妈陂村革命活动的故事,虽然没有出版,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多次展出”,说起自己的藏品,陈先生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林妈陂的村民,不畏牺牲,同敌人进行英勇卓绝的斗争。林墉是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全国著名画家。他细腻的画工,逼真的造型,把革命史记中的每个人物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表情生动,使整本书看起来更像是一幕幕电影的分镜头。
“农民在谢汉一等同志的领导下,进行抗租减息的斗争”“林妈陂村人民英勇不屈的斗争行为引起了敌人的恐慌”“由于赤卫队缺乏枪弹,敌强我弱,不得不暂时退却”……巴掌大的连环画,林墉用连续的画面和文字共同讲述红色故事,当时的战斗情景跃然纸上。林妈陂位于潮安区登塘镇,1925年,林妈陂第一个红色政权——“林妈陂农民协会”成立。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潮安县内所有农会被迫改散,唯独林妈陂农民协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红旗不倒;国民党视为眼中钉,分别于1927年和1928年两次围剿林妈陂。由于力量悬殊,林妈陂人民撤离家园……故事精彩,文字优美,再配上精美的图画,特别有场景感和代入感,记者一口气看完,停都停不下来。
手工绘制彰显画家画风
《革命史记》以小人书这一独特视角,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红色故事,进一步弘扬连环画这一传统文化。记者看到,整本都是手工绘制创作画稿,画面线条流畅,画功精细,造型准确。发黄的纸张和笔法,彰显了老一辈画家画风,严谨的创作与历史真实的统一。
关于这本连环画,还有一段小故事。2006年,陈先生和朋友从林墉初中一姓吴的美术老师手中购得两本林墉的连环画手稿。凭着多年赏画的经验积累,陈先生看出应该是林墉的作品。翌年,陈先生让朋友把两本连环画带给林墉看。没想到,林墉看到年轻时的画作竟像看到珍宝一般激动不已,当场提笔题签《革命史记》,在扉页写下“余初中时画历史画,独象独画,有胆无识,见者必笑笑,余再说,敢画多画,是且一快事,墉又记之”,并在每开画中盖上自己的印章。
“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看连环画长大的。小时候攒的零花钱都用来买连环画了。有时候买不起就租来看,看完还回去,再租一本。”陈先生说,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之花,连环画是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曾经承担了识字课本、美术教材等教育功能。
连环画艺术感染力更强
记者从《潮州革命史迹选编》一书中看到,1951年,林妈陂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批授予“革命老苏区”,而连环画《革命史记》就是通过连环画的方式链起这个红色故事的原貌。朴实的形象、真实的事迹、具象的表现,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印象深刻,兼备文学和绘画艺术的欣赏性,可读性和艺术感染力非常强。
据介绍,连环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艺术,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汉朝的画像石、北魏的敦煌壁画等,在宋朝印刷术普及后最终成形。新中国成立以后,连环画创作一部分是传统题材,但也有大量是红色题材。“从连环画看党史,两者的契合点非常好”,陈先生说,这本《革命史记》让他爱不释手。“小时候,很多连环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进行了最早的启蒙教育”,在陈先生看来,在那个精神文化生活还不够丰富多彩的年代,连环画不同于普通的漫画,其题材大多是依托现实元素创作而得,许多人物有据可查、有典可考,其中的场景、实物都来源于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缩影。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