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7月1日至8月15日,中南五省(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武汉、广州部队熏在广州举行戏剧观摩演出。这是继1952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會演”之后,一次规模空前的中南戏剧盛会。参加这次汇演除话剧、歌剧、京剧外,地方戏曲有豫剧、曲剧、越调、汉剧、楚剧、湘剧、湘昆、花鼓戏、祁剧、桂剧、彩调、粵剧、潮剧、琼剧、广东汉剧、山歌剧等19个剧种,共44个演出团,历时一个半月。演出分7轮进行。共演出51个长短剧目。除8个革命历史题材和一个反映国际反帝斗争的剧目外,其余42个都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各个方面表现了时代的风貌。据潮汕文库,潮汕历史文化资料丛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林淳钧著《潮剧闻见录》一书介绍,潮剧参加这次會演,是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的、新创作现代剧《万山红》剧本描写1955年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前夕,潮汕某山区万山村富裕中农王阿犀,组织假互助组投机倒把,放债买地,而贫农春嫂一家,土改后由于丧失主要劳动力,生活发生困难。万山村村长王凤梨,根据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指示,发动山村群众办社,带领全村贫下中农共走集体富裕的道路。这个剧目参加會演,经历了一段艰苦奋斗的过程。1965年初,广东潮剧院根据农民作者王杏元的长篇小说《缘竹村的风云》若干章作,创作现代剧《女村长》。剧本经过修改,易名《震山鼓》于当年5月,由广东潮剧院一团排演,并到广州参加中南会演剧目的选拔演出。演出之后,由于剧本本身存在的问题,加上人际关系的因素,受到否定。这时距离7月1日举行的中南会演仅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潮剧能否参加中南汇演,成为人们关心的大事。这时候,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亲自指名,要担任中南局副秘书长吴南生到剧团蹲点,负责剧本的创作排练,确保潮剧参加。吴南生受命之后,到剧团与创作人员和演职员们一起工作,生活。剧团临时住宿在广州仰忠街省文化局家属宿舍区,住宿排练的条件很差,时正盛夏,创作人员和演员们夜以继日地边修改剧本,边排练,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准备会演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万山红》原来剧名叫《万山红遍》但是剧团把剧本和作目单送交会演大会办公室之后,大会要求把剧名另改,原来当时作为中南局机关报的《羊城晚报》拟在开幕式的当天发表一篇社论,他们认为《万山红遍》作为社论题目很好,要剧团把剧名让给它(后来社论的题目就叫《看万山红遍》)。《万山红》经过二个多月的创作排练终于在会演的最后一轮排期(第七轮)中演出。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亲临观看,陶铸在接见潮剧演员时说:“这次汇演,出了两个中农。一个是豫剧《人欢马跃》的刘自得,一个就是你们的王阿犀,这是合作化时期,两个典型的中农形象。《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以及《汕头日报》等先后发表了《淡墨画出〈万山红〉》《喜唱万山红遍》《喜看万山红遍》等的评论。
会演结束后,《万山红》在广州作短期公演,10月初离开广州回汕头,离开时与剧团的创作人员和演员们共经历两个多月紧张的创作生活的吴南生口占一绝赠潮剧诸君: 送君东还古潮州,白云韩水两悠悠。莫道三江容易渡,尚有万山在前头。 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剧目集锦专刊也就用《看万山红遍》做为刊头。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