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未春雷”,潮州黄冈起义 最新 图1张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5月,在我国的南海之滨,素有“闽粤咽喉,粤东门户”的潮州饶平县黄冈城,响起了反抗腐朽没落清朝封建统治的枪声。这一枪响震惊中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丁未潮州黄冈起义,史称“丁未春雷”。
    “未有武昌,先有黄冈”。这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丁未黄冈起义的高度评价。这次武装起义比1911年的辛亥武昌起义早4年,在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创下诸多第一: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在广东境内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委派骨干和留学生参与的军事起义;由海外华侨积极参与,慷慨解囊并领导下的一次起义;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第一次升上天空等等。丁未潮州黄冈起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十次起义中第一次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才有了以后的广州黄花冈起义和惊天动地的武昌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华侨立首功
    这次起义有个特点,就是华侨成为起义的领导策划者和主力军,居功至伟。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挚友黄兴在日本东京致力促成了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成立中国同盟会。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黄兴为庶务(负责本部日常工作)。会议通过了著名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鉴于国内形势,孙中山等人决定将总部暂时设立在东京,在国内外各地分设支部,支部之下设立省区分会。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从此有了全国性的统一政党,吸引并得到众多革命志士和海外华侨的拥护参与。光绪三十二(1906)年5月,原籍广东海阳县(今潮安县)彩塘镇宏安乡人,新加坡华侨富商之子许雪秋经张永福、黄乃裳引荐结识了孙中山,许雪秋为孙中山的才能抱负所折服,随后加入同盟会。孙中山也十分器重许雪秋的才干,委任他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兼掌粤东一带同盟会事务。许雪秋即返潮汕酝酿准备武装起义事宜。
    血战黄冈城
    1906年10月,许雪秋秘密潜回老家潮州,立即指派中华革命军东军副都督陈芸生召集革命人士和原结识的反清会党“三合会”各路首领,有潮阳的吴金铭、李杏波,揭阳的林鹤松、詹益波,饶平的陈涌波、余既成,澄海的陈阿包、林善进等,在许雪秋的私家老宅商议起义事宜。
    会上决定,乘清兵新年无备,于新年正月初七晚,由薛金福到饶平县南外浮山村召集革命会党进攻潮州城,黄冈城到时积极响应。正月初六傍晚,一切筹划就绪,许雪秋率指挥部人员到集合地点潮州湘子桥下,以“马栓东门外铺栏”为号,准备汇合各路人马攻城。不料人算不如天算,由于天公不作美,正月初六、初七连日风雨大作,道路难行,饶平县外围的革命同志无法集合。此外,这次起义因为人为因素出现了两个致命错误,最终导致起义失败。一是当时的联络员张尚至、李秋生,因为过于疲劳,到目的地后困倦难耐,竟然睡过头,没有及时报请各路首领商议,以致贻误战机。二是起义总部初六传令,定于初七凌晨四时集合,这里的头领国语不熟,把四时误听为“十时”,等到队伍集合时,整整迟了6个小时,战局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许雪秋惊心策划的这次起义,就这样流产了。
    1906年12月,清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将孙中山驱逐出境。1907年3月,孙中山被迫离开日本避居安南(今越南)。在河内,孙中山设立领导南方各地武装起义的总机关,继续筹划组织领导广东、广西和云南三省的起义。这些省份群众革命意识较好,且地处边陲,清政府统治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有利于从国外输送武器、物资和人员。孙中山继续委任许雪秋负责潮州方面的起义。许雪秋认真总结了上次起义流产的经验教训,一边指派饶平会党首领余既成、陈涌波在会党中做深入细致的起义发动组织工作,一边往南洋筹款。但由于走漏风声,引起清政府潮州总兵黄金福、黄冈都司隆熙的警觉。1907年农历四月初十日,黄金福派兵勇进驻饶平黄冈镇,并借故抓捕了2名革命党人。次日,余既成等决定提前起义。随聚集800余名同志于黄冈城北面三里处连厝埔举行誓师大会,并严明军纪,宣布有扰民者斩等军法十条。兵分四路进攻黄冈,经过一夜血战,攻克了黄冈。农历四月十二日,起义军在黄冈城旧都司衙门成立军政府,推举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指孙中山)”的名义布告安民。
    起义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群众拥护,附近贫民纷纷加入义军,队伍很快发展到五六千人。但由于这次起义事出仓促,没有很好的全盘计划。清军黄金福部提前得到消息,已调兵抵达黄冈城二十里地的饶平汫洲。起义军遂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涌波率领,直取潮州、汕头,目标是乘黄金福带兵外出,攻占其老巢;一路由余既成率领,直接奔向汫洲,攻击清军黄金福部。十四日,两路义军同时出发。余既成率军抵达汫洲时,天已黎明,而清军早有准备,余部初战失利。进攻潮州、汕头的义军,得知汫洲的消息,即改变计划,转援余部义军。两路夹击清军,敌势渐危。恰在此时,清军广东水师提督李淮所派援军从汕头海路驰援而至,变成清军夹击义军。双方激战至十六日,在敌我军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起义军终于不支,陈涌波、余既成决定解散队伍,转往香港,黄冈起义遂以失败告终。
    辉煌的一页
    黄冈一役,战况惨烈。据事后统计,阵亡、殉难和流亡海外去世的革命党人337人。这次起义最后因种种原因而失败,但革命党人的战斗精神可歌可泣,打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有力地动摇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历史意义是非凡的,影响是巨大的。
    黄冈起义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同盟会继续组织民众前仆后继地举行起义,极大地震撼了清朝在南方尤其是两广的封建统治。这场“丁未春雷”激起的革命的火焰犹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席卷全国。
    革命党人林凤文在其所著《黄冈革命事迹》(现藏于新加坡晚晴园)一书称:“受孙中山先生领导发动,经营最久,流血最多,成绩显著者,滥觞于丁未潮州饶平镇黄冈镇之战役,国人但知辛亥三月二十九广州之轰烈,双十武昌之光复,而不知黄冈倡义,实占中国民国开国史上,最光荣灿烂辉煌之一页。”

你是本文的第58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1、14
作 者: 黄浩瀚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