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后的泰国侨批.jpg

1928年后,泰国当局再次改变批信的邮寄办法,按每封批信逐件纳资费(加盖邮资已纳印记或贴用邮票),而不是按总包计数后在总包上贴邮票了。这样一来,自然增加了邮局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故从1930年起,泰国当局又想出了另一办法,印制了一款深蓝色邮资图为拉玛七世王头像、面值15ST的国际资费邮资封,专门用来让批局寄递批信。寄批者只需把写好的批信套入这种邮资封,然后写上所寄银数和名址,不用再贴邮票,就能交批局收寄了。从1930年至1939年,无论在泰国的哪个角落,哪家批局,侨批基本都要用这种邮资信封收寄。一些华侨事先写好批信及用原来的中式信封书写名址,批局为了省事,便在该批封外套上邮资封,再写上相同的名址。这就让现在一些较少涉猎批信的读者误以为是两件批封。甚至少数图利者把它当成两件侨批卖给收购者。

因1939年6月暹罗改国名泰国,原来印刷15ST面值的蓝色邮资图案邮资封上面是老国名,用完之后便没有再行加印,批局便以邮政尚存的用于国内面值10ST的红色(同样为拉玛七世王头像)邮资图案信封作为批信的外封套寄批。一年左右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泰国各家批局的批信外观较为多样,有的临时使用票根(收据)加贴邮资作为批件寄递,有的使用从市面上购买来的没有图案的西式空白信封加贴邮票寄递,有的则开始印制带有自家批局名址及广告的专用邮简或批笺。

二战后,泰国各批局均自行印制带有批局名称地址业务广告的专用侨批封和批笺,每件侨批上恢复逐件贴票的传统,直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之后的泰国侨批,除了70年至73年偶尔有贴票侨批,之后基本又重新恢复总包贴票形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