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汕头市许多历史老建筑已不复存在。昔日汕头埠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历史不能重现,如今人们只能通过泛黄的老照片去捕捉历史的瞬间,在厚厚的资料堆里查考历史真相并发现其蕴藏的故事。笔者珍藏有两张上世纪30年代汕头内海湾照相版明信片(宝光照相馆印制),也许沉默的老照片能给我们透露汕头开埠以来的一些重要信息。 第一张汕头崎碌海面老照片(右下方“珠池”两字应为“崎碌”)的左边,有一块突出海面的高地,高地右侧的靠海处耸立着一幢高大的欧式建筑,这就是当年声名显赫的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亚细亚洋行),上世纪上半叶绘制的中英文汕头地图上均明显标明崎碌、亚细亚、三达及火油仓的位置。高地宽阔平坦,临海堤岸边,亚细亚洋行的汽车依稀可见。 从这张照片拍摄的角度推测,拍摄地点应在外马路新兴路交界靠西的一座楼房的天台上,镜头里近处楼房的屋顶插有一面星条旗,很可能是美国驻汕领事署属下的一个机构,至少是与美国利益有关的机构。从方位上判断,该楼房很可能在外马路联和里海旁一带,楼房建在海边,滩涂海水清晰可见。左右两处高地之间凹入处就是今天的人民广场(1958年建成),右侧高地是后来的部队驻地。 《汕头市志大事记》记载:“1894年,英商在礐石建火油池,可装散装火油46万加仑。不久美商又在崎碌建一火油池。至1910年,每年火油入口达875万加仑。”“1951年4月30日,市军管会和市政府奉中央命令,派王珉为军代表,到崎碌执行征用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任务。”上述记载让我们知道一个历史事实,从1894年英商在礐石建火油池至1951年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被征用,也就是汕头开埠以来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商在汕头埠经营洋油生意整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沿着崎碌的海岸线,在英商亚细亚洋行以东,还有美商的美孚洋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马路是市区最临海的马路,外马路以南还是成片的海滩涂。当年的亚细亚洋油库就在现在外马路的卫海巷(以前称亚细亚巷)这个地方,走过这条两侧是红砖矮墙的小巷,就来到亚细亚洋油公司,穿过外马路以南的爱群巷(当年的三达巷)则可抵达美孚洋行。当年的中国积贫积弱,汕头有海无防,亚细亚巷后改名为“卫海巷”,大概有守卫海防这一层含义吧。 看到崎碌海边亚细亚那座熟悉的洋房子,往事在笔者脑海清晰浮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孩子最喜欢到海边玩,新兴路海滨片还没有开发,越过外马路,沿着一条崎岖的小土路朝南走,一直来到海边尽头,左边有一堵厚墙把洋房子与外界隔开,墙里面是海军驻地。涨潮时孩子们喜欢站在毗邻的海堤上吹凉风,遥望远处宽阔的苏埃湾,数点礐石海面飞驰而过的白帆;退潮的时候,看讨海人抓弹涂鱼。洋房子临海正前方是一大片烂滩涂,退潮时跳跃着大量的弹涂鱼,有不少讨海人踏着特制的滑板在烂泥浆上飞快追逐捕捞弹涂鱼,场面煞是壮观。 第二张内海湾老照片是停泊在汕头海湾的英国潜水艇及水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汕头门户开放,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内海湾任由英美日等国军舰游弋。第一张老照片中,海湾宽阔的海面上,从东到西,四艘列强战舰一字排开。水面上有水下也有,英国潜水艇也曾“造访”,停泊在汕头内海湾,潜水艇是小型的,上面有枪炮,隐约可见三几个英国水兵站在潜水艇上。
|
你是本文的第31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10、7 作 者: 思永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