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桥的红色足迹 最新 图1张

  汕头市乌桥二马路原市立三小,在大革命时期是共产党的活动点,还培养出一批革命人才。
  二马路原市立第三小学创立于1925年1月,进步教师吴华胥(又名吴梦龙)负责筹建,还出任校长。普宁大坝人韩师进步学生伍治之到普宁洪阳求学时,结识了革命志士杨石魂,并由其介绍到广州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在韩师结识了吴华胥,吴华胥邀请伍治之来校任教。1925年2月伍治之加入共青团,成为汕头加入共青团第一人。是年3月周恩来率东征军来到汕头,杨石魂、廖其清奉命来汕创建党团组织,伍治之被指定为新学生社主任(共青团外围组织),吴华胥则去教师联合会开展工作,并加入共青团。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汕头准备隆重祭奠,哀奠大会会场布置、口号拟草、撰写领导人讲话稿及各项工作交由新学生社完成,伍治之带领成员在市立三小制作准备,只用5天时间就完成各项任务。
  同年11月东征军再次来汕,周恩来不单是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还出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会委员,他经常派吴学参、黄锦辉、陈赓来市三小向伍治之、吴华胥联系了解情况。市三小便成为党团负责人开会与接头点和交通站。1925年11月中旬团汕头地委改组,伍治之任团地委书记,吴华胥为宣传委员。1926年1月吴华胥成为中共党员,不久被周恩来任命为改组惠来国民党部特派员。
  当吴华胥完成任务回到汕头时,革命形势开始逆转。1927年4月上旬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汕头地委有封密信要尽快送去省委,由当时党员记者梁若尘带送。梁若尘4月13日乘船抵香港,按组织指示投宿香港海员工会。当看到香港报纸刊登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又报道厦门枪决梁若尘所认识的共产党员徐琛夫妇,还刊出广东军政头头李济深下令给广州警备司令部和广州公安局准备“清党”的消息时,梁若尘闻到即将触发的火药味。他马上与海员工会领导交换意见,一致认为上海福建已向共产党开刀,广东也不例外。在该同志的帮助下,梁用隐语发急电给汕头地委联络员吴华胥,并用约定代号“先为”谐音地委,“父在沪骑马折足,母在穗病危,请兄弟们准备后事。”电报用意即上海已出事,广州要政变,地委要有所准备。这份电报使得除了廖伯鸿、李春涛、梁德明不幸被国民党抓捕杀害外,其他地委干部都能及时撤离汕头,吴华胥功不可没。“4·12”反革命政变后,吴华胥撤往香港,被任命为共青团临时省委筹备秘书。当南昌起义军来汕时他又回到家乡,进行革命宣传和发动群众迎军。起义失败后他与郭沫若从惠来神泉撤往香港。
  乌桥二马路市三小还培养出革命干部吴南生等人。据原安平区教育科长郑惠河回忆,他哥哥郑惠山小时候就读于乌桥市立三小,与吴南生同班,郑惠山与吴南生都喜欢文学,班里壁板报由他们负责。西安事变后,抗日呼声四起,汕头进步文艺工作者于1937年春成立“汕头文艺座谈会”,讨论时局分析文艺题材,吴南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后又成为“青年救亡同志会”成员,不久成为中共党员。日寇侵汕后吴南生成为中共潮汕党的领导骨干。
  汕头乌桥二马路市立三小有过红色足迹,为革命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在乌桥历史上应加上浓浓一笔。

你是本文的第20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12、2
作 者: 秦梓高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