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终于有幸得到镇凯兄的著作《潮汕俗语解读》,把书带回家后,我像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一样,一气呵成把书看完。当夜,我失眠了。这本书把我引向童年,乃至青少年,它使我想起我的姥姥(我姥姥已走了26个年头,这篇小文也算对她的怀念)。我的姥姥没上一天学,没念一天的书,但她说出的很多话与镇凯兄这本书很多吻合,它勾起我童年的很多回忆。

    比如有关天气的俗语,夏天我要去上学,姥姥看了天空,阳光很强,这时她会叮嘱我,“早出日头唔成天,你要带把伞”;冬天我放学回家,她也会看着天空自言自语说,“天脚红红,要寒死老人”。假如早晨下雨,她会说,“早雨晚晴”;形容夏天和冬天的夜晚,她会说,“热哩热支灯,寒哩寒个窗”;像现在这个季节,她会说,“三月后母面,说变就变”,但“未吃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关于健康的俗语,当我放学回家,肚子饿得叽里咕噜响,我狼吞虎咽、三口做两口吃饭时,我姥姥会对我说,“枵牛 着下岭草,慢慢吃”;吃完饭后,她会说,“糜钵空、人轻松”;当我身体不舒服时,她会安慰我,“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关于学习的俗语,在文革期间,很多家庭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小孩子上学,虽说学费才两块钱或四块钱,有时资金周转不过来,还要跟邻居借,当这时她会说,“拿别人的钱读书,众人惜”,当不想做作业,她会说“冫青糜唔食老狗‘个’”;当我接受知识较慢时,她会告诉我,要有“笨鸟早投林”的信心,当我把学习用品乱丢乱放时,她往往会说,“爱荖勿草”,当调皮时,上课老是开小差,这时她会说,“三斗油蔴倒无一粒入耳,今后不识字你就知惨”。

    有关持家的俗语,当她要我去做家务或买东西,我没有及时去,她常常说,“白铜银使唔听”;当你去市场买菜时,小商小贩要坑你一点,没有价真货实的感觉,你就可以说“斤蟹四两草”,当你去买三鸟或猪肉时,你看好的,但嘴里往往会说,“肥哩肥,贵哩贵”,那正是“嫌货正是买货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有了工作成了家的时候,姥姥的俗语也有了深度。对待工作,她会说,“溪沙坝看做自己业”,“公钱不惜己钱无”;成家立业后,她经常告诫我们,“富不能吼,穷不能走”,生活要“瓮底油,瓮底摇”,不要“未到塘埔渡先食揭阳米”,才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她会说,“金厝边,银亲戚”,“好人好胶己”,与人交往,既要“看高又要看低”。

    今天我才知道我的姥姥是如此的了得,从她口里说出来的话,原来是一部书,是一部一辈辈、口口相传的潮汕文化;而镇凯兄的《潮汕俗语解读》是一部用笔墨记录下来、用故事传承下来、用图画描绘下来的潮汕文化精髓,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它有我成长的烙印,处处散发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它印证了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你是本文的第991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2-04-21
作 者: 周华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