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汕头开埠以后,商业和对外贸易以及海洋运输业迅速发展,不少潮汕人纷纷走出故里,到中国沿海各商埠和东南亚等地闯世界,艰辛创业,精心经营,成为近代潮商翘楚。其中,汕头潮阳铜盂镇人郭子彬于19世纪70年代奔赴上海谋生,经过数十年的辗转经营,崛起成为当地著名的潮商。他在积累了巨额资金后,适时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兴办民族工业,集巨资创办鸿裕纱厂和鸿章纺织厂,并取得很大的发展,成为旅沪潮商创办实业的先驱者。 实干兴业 郭子彬,潮阳铜盂镇人,生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因其兄早丧,郭子彬于光绪初年只身赴上海谋生。郭子彬初到上海时,在一家烟土行当学徒。数年后,郭子彬独立创办了郭鸿泰土行。他经营有方,在烟民中颇有信用。自此,业务发展迅速,郭鸿泰土行逐渐跟上海最大的土行之一的郑洽记齐名沪上,一跃而为上海潮商的巨富。 辛亥革命后,全国开展禁烟运动,郭子彬深感贩卖鸦片害国害人,必须及时掉转经营方向。于是,他首先投资上海钱庄业,在上海鸿信、鸿祥、信裕、晋安4家钱庄,共参股11.8万两银,成为4家钱庄的大股东。与此同时,他以鸿裕号为名,兴办4家面粉厂和1家织布厂。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欧洲激烈争战,无暇东顾,棉纱、棉布输入中国的数额锐减,中国民族棉纺织业得到发展的机会。郭子彬抓住良好时机,先后投入巨资在上海创办大型的鸿裕纱厂和鸿章纺织染厂,崛起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实业家。 1915年,郭子彬与表弟郑培之合作投资150万两银,在上海麦根路(今淮安路)491号创办鸿裕纱厂,建厂时购地近百亩,延聘英国工程师设计。该厂建成后,拥有纱锭62816枚,布机244台,实际有纱厂和布厂共两厂,产品以宝鼎为牌号,运销国内各商埠和东南亚各地,获利丰厚。该厂曾获孙中山手书“衣被群生”的牌匾。 崇文兴教 作为旅沪潮商从事实业的先行者,郭子彬在20世纪初创办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其厂号尚存的企业,对当时上海民族纺织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业绩一直受到后人的赞扬。郭子彬致富后不忘报效桑梓,造福社会,在上海和潮汕地区所办公益、文教事业颇多。民国初期,郭子彬便是上海潮州会馆潮惠帮会董中的核心人物,他为富有义,敢于担当,远近闻名,值得钦佩。 郭子彬重视帮助各地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1920年,鉴于居沪潮汕人中谋生艰难、生活贫困者众多,子女普遍存在入学读书和尔后择业的困难,上海潮州会馆决定斥巨资创办上海贫儿教育院,办院经费由潮惠会馆统筹,主要由郭子彬和郑培之等人捐赠。郭子彬还积极支持“潮汕山庄”,使旅沪乡亲逝后有办丧事、寄棺或殡葬之场所等。 热心公益 郭氏崇文兴教、热心公益的义举,在资助上海复旦大学创办心理学院这件事上,充分显示了他的热忱和气魄。1923年,郭子彬捐资5万两银为上海复旦大学兴建心理学院教学楼,被命名为“子彬楼”。 除协助创办复旦大学外,郭子彬还先后捐巨资为家乡铜盂公学购地扩建校舍,添置设备;为潮阳东山中学、六都学校、潮光学校以及潮州的韩山师范、金山中学等校捐赠大批图书、仪器和赠建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宿舍;1919年,郭子彬和郑培之捐资在汕头创办潮州八邑职业学校,其后改办为汕头大中学校(即汕头市第四中学前身)。他还热心赞助在沪潮阳籍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郭任远、郭承恩、郭守纯等博士人才。 潮汕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史有“前八贤后七贤”之人物,特别明朝一代,更是人才济济。先贤虽有著述,终因年代久远,散佚无闻。郭子彬对此极为痛心,遂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上海创办“双百鹿斋”,聘请对古学有研究之学者搜集、校勘古代典籍,重新出版了明代隆庆《潮阳县志》(林大春编著)、《东涯集》(即翁万达集)及《井丹诗文集》等书,依然采取仿宋木刻连史纸线装印书,刻印了许多图书,广赠国内外各大图书馆和大学,传播久远。
|
你是本文的第125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9、30 作 者: 彭涛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