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当年农展馆 最新 图1张

    中山公园大操场北侧有一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的三层建筑物,绿盖红柱红砖外墙,绿树环绕,环境幽静,这就是建于1956年的汕头市展览馆(1978年后作为市博物馆),老汕头人称之为农展馆。农展馆一诞生就成为展示汕头地区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常年举办汕头地区农业生产成果展览,除图片外,还有实物展出,除农产品外,还有养殖产品如狮头鹅、青蟹等。农展馆曾是汕头地区经济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各地纷纷到汕头学习”取经”,参观农业展览,农展馆门庭若市,辉煌一时。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潮汕地区的农业生产闻名全国,培育出水稻良种矮脚南特,1955年,潮安县和澄海县同时成为全国双季水稻千斤县,1956年12月8日新华社报道,潮汕平原出现5个粮食千斤(市斤)县,即澄海、潮安、潮阳、揭阳、普宁等县。195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澄海县粮食亩产量占全国第一位”的报道。同年,揭阳县粮食年亩产达527公斤,荣获国务院嘉奖。汕头郊区的农业生产同样获得骄人成绩,《汕头金平区大事记》记载:1956年,赖厝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高产先进单位”,天港乡被评为“全国农业高产单位”。1958年11月,赖厝大队被评为“广东省水稻高产单位”。同年12月,月浦农业生产合作社繁育的狮头鹅(每只重约22公斤)送到北京参展,该社获周总理署名颁发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同月18日,村民佘新奇代表月浦农业社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代表大会。
    1957年2月7日,汕头专区、汕头市工农业展览会在中山公园展览馆开幕,展览会分为工业、农业、文化教育事业3大部分,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汕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展品中有汕头公元厂生产的全国第一张相纸、市罐头厂生产的驰名中外的罐头食品、做工精细巧夺天工的潮汕抽纱和彩瓷制品,此外还有小型起重机、喷雾器等。父亲山区老家一位农业合作社社长到汕头开会,参观学习之余到我家做客。他告诉我们,山区的合作社社长都先后到汕头参观学习过,农展馆使他们大开眼界,大干农业的信心更足了。
    汕头市展览馆落成至上世纪60年代初是汕头工农业最辉煌的时期,最为难忘的是国庆十周年的展出,在中山公园大操场举办汕头专区农业成果的盛大展览,潮汕各地送展的工农业产品纷纷亮相,圆滚滚的肥猪、肥鹅,还有硕大的南瓜、地瓜等农副产品。市郊新梅村(现中山路春梅里)送展的大白猪吸引观众眼球,出尽风头。大操场上人山人海,展品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展出的日子是汕头市乃至全专区人民的盛大节日。
    农展馆,后来的老博物馆,由于老化失修,经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寂。随着汕头市“创文强管”行动的全面开展,市委市政府对有历史价值老建筑保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封闭闲置多年,承载老汕头人集体记忆的农展馆终于获得重生的机遇。目前修缮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修旧如旧,不久的将来,上世纪50年代那座古色古香的大楼将重现在世人面前。令人欣喜的是,大楼修缮后将成为汕头市城建展览馆,恢复展览馆的功能,这将为汕头的开埠和建市增添一笔精彩的人文历史景观。

你是本文的第55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12、21
作 者: 思永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