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汕头老城,与小公园亭一路之隔的便是昔年汕头电报局旧址。许多老汕头人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汕头解放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市民需要发电报或打长途电话,都要到这里来办理。可以说,这座电报局旧址见证了过去那个通讯不便年代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人的悲欢记忆以及千家万户的酸甜苦辣。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曾经在通讯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电报已慢慢淡出百姓生活,电报局也逐渐失去功能以致闲置。如今,随着小公园“三环三线”保育活化工作的全面开展,这座有着80年厝龄的老建筑不久将会重焕昔日风釆。 汕头电报局为全国最早电报局之一 中国的电报是西方国家入侵时带来的,光绪六年(1880),时任天津河间备道的盛宣怀向李鸿章建议“国家自强大计,一是铁路,二是电报,当前电报最为重要,可在天津试办电报局”。由此盛宣怀拟出了《电报局招股章程》,提出了“通军报为第一,便商民为其次”的观点。这年,“中国电报总局”在天津成立,李鸿章派盛宣怀为总办,此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电报总局。 汕头作为中国较早开放的沿海港口,同时也是中国最早使用无线电通信的地区。从《汕头市志》中获知,光绪九年(1883),汕头抓住清政府架设途经汕头的上海通广州陆地电报线路的机遇,在汕头衣锦坊口设立电报局。光绪十年(1884)11月5日,该电报线路竣工,使用人工电报机开放汕头至海丰、惠州、广州等地明线电报电路,办理民用普通电报业务,电报成为汕头较早的电信通信。此为汕头电信业务之肇始,乃为全国最早的电报局之一(与北京通州同年开办)。原为官督商办,宣统元年(1909)收归官办。 一百多年来汕头电报发展轨迹 此后,电信运营商在汕头争先开放电报通信业务,电报电路也不断延伸—— 光绪十四年(1888),汕头电报局开通汕头至潮州电报电路。宣统三年(1911),增开汕头至广州、汕头至澄海明线电报电路。同年,澄海实业家高绳之在汕头埠创办第一家民用“汕澄电话公司”,利用电话明线,开通汕头至梅溪、澄海的电报电路。民国以后的1916年,增开至饶平黄冈电路。 1918年,商办汕樟电话公司(址设永泰街全成兴内)利用电话明线,开放汕头至外砂、莲阳、樟林、隆都、澄海电报电路。 1921年,商办汕潮揭电话公司利用电话明线,开放汕头至潮阳、揭阳电报电路。 1924年,汕头无线电报局创办,设于审判路检察厅后,隶属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开放军用电报电路,至1926年,渐次开放汕头至广州、香港、厦门的民用电报电路。 1929年,交通部无线管理处在汕头崎碌(后迁镇平路)设汕头无线电台,建成后归属汕头市政府军委会管辖。该台设立后开放短波无线电报供民用,通达上海、香港及外埠。1931年该台归陈济棠部第一集团军管辖,1936年并入汕头电报局。 1929年,交通部为辅助粤区有线电之不足,于同期派钟廷杜来粤设立无线电台,装设在电报局内。未几,建设委员会又在汕头设电台,而电报局亦自购机件在汕头、北海、海口附设电台,形成建委会与电报局无线电营业竞争之势。 1932年,广东省政府在汕头市府左旁设广汕无线电话台,开通至广州的无线电报电路。同年10月交通部划全国无线电报为8个区域,广州、汕头无线电台划属第四区。1934年,增开至香港直达电报电路。 1935年,设在打石街的汕头电报局开办无线电报业务供民用。1936年7月全国实行电政统一后,汕头有线电报电路已有通广州、福州等7条,无线电报电路有通广州、上海、香港、厦门、汉口、天津、烟台、青岛等8条。 汕头电报局在小公园建新址 1938年,汕头电报局新址在小公园落成(今升平路60号),据称造价8万银元,与1932年建造的南生公司大楼同属一位产权人。新楼面积1060平方米,为4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这座建筑与相邻的南生公司大楼都是传统建筑与西式建筑相结合,底层架空,形成集商业性与居住性为一体的近代骑楼建筑。骑楼立面汲取外廊式建筑的处理手法,建筑细部保留了潮汕工匠在工艺上精雕细琢的传统风格,并采用外来的西洋建筑材料,在窗框、门套等处嵌上异国风情的纹样艺术。3层至4层设置了8个小阳台,阳台采用时尚的铁栏杆。它的建成,给上世纪30年代的小公园增色不少。 新楼落成后,汕头电报局搬入新址,无线电报设备也随之迁入。然而,刚开业不久,日军就侵占汕头。1939年6月在汕头沦陷之前,设在新址的无线电台奉命撤退至桂林,后在途经兴宁时被留下。 1945年8月,汕头光复后,广东省电信管理局接收了日军在汕头设立的无线通信设备。当时设备有1000瓦、500瓦、75瓦的发讯台各1部,又从兴宁调来100瓦发讯台各1部,并将“汕头电报局”更名为“汕头电信局”。此时电路通兴宁、广州等地。1946年7月增开揭阳。1947年5月又增开潮安、留隍、高陂、黄冈、汕尾等地。尔后逐步恢复广州、上海、香港、厦门的无线电报电路,并开通福州、龙岩、台北、高雄等地的无线电报电路。 1949年初汕头有线电报电路达8条,无线电报电路经调整,除保留上海、广州等处外,还增开台北、高雄,共9条。1978年有线电报电路增至25条,无线电路12条。1986年有线电报电路又增至33条,无线电报电路保留10条,还有出租电报电路。1993年有线电报电路达到74条,用户电报电路14条、出租电报电路15条。 电报通信业务开放之初仅经营普通民用电报业务,后逐步开放军政电报、特快电报、专递电报等业务。为满足通信市场需要,电报业务种类不断增加,1950年初开放的电报业务已有防空、气象、水情、特种、军政、公益、新闻、加急、普通、公电,后来又增加事故电报、公务电报、邮汇电报,并有加急、特急、校对、分送、预付回报费、送妥电知、改发、邮送、留交、电报挂号等特别业务。至上世纪80年代还先后开放了公众真迹传真、公众用户传真、用户传真、礼仪、请柬、鲜花礼仪、慰问卡等电报业务。 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传统的电报通信逐步退出通信领域,被人淡忘。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它曾为汕头人民的经济、生活、紧急救助立下汗马功劳。 升起汕头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9年,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百万雄师下江南,广东解放在即。5月20日,国民党闽粤边剿匪指挥部加强对要害部门汕头电信局的控制。电信局设有报房、机务站、长途台、收讯台、发讯台、营业处、海岸电台、线务站等,182名员工担负着汕头与外界通讯的重要任务。此时,中共汕头市工委成立护局小组,全力保护电信局财产,以迎接汕头的解放。 由胡立群、陆山海、王乃珠、江明训、程继炎、毛仁坚等合写的《天亮前后汕头电信局员工的护局斗争》详细记述了这段史实:“为了护机,收讯台主管技术员陆山海发动黄炳锡、范存章、王乃珠、程继炎等人,将发讯台的机器分批藏匿、保护起来。报务员江明训、毛仁坚等人则利用自己掌握的通信工具来搅乱敌人的通信,并把国民党军政电报的逐日动态及时报告中共地下党组织。10月19日下午,国民党胡琏军队突然包围了电信局,在门口架起了机关枪,把正在值班的40多名员工,赶到楼下营业厅关押起来。一开始,他们只顾拉电线、装炸药,以搜查之名大肆抢劫直至深夜。临走时,又劫走了两部仍在使用无法藏起的收讯机和扬声器等,然后按响一部分炸药后逃走。护局小组的同志立即冲入电信局。一部分人负责把守大门,另一部分人搜索未爆炸药,剪断引爆电线排除隐患,发动群众把劫余可移动的机器搬到‘凤记楼’宿舍保护起来。就这样,二三十个人从上午一直奋战到下午,连午饭都顾不得吃,终于把可移动机器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在10月20日至24日这四天‘不见国民党部队、人民解放军尚未开入’的‘真空’时期,电信局员工兴高采烈地凑钱买来红布,做了一幅贴有‘电信工会欢迎人民解放军’字样的欢迎横幅。此外,江明训、程继炎还根据胡立群提供的样式,画了一个草图,找国平路一位裁缝店主做了一面五星红旗。23日晚上,得知解放军将于第二天进城,胡立群、王乃珠、江明训和程继炎,聚集在陆山海家里,通宵达旦地赶写赶画迎接解放军的标语和宣传画。第二天一大早,大家把墨迹未干的标语、宣传画,全部贴到电信局大门口,与此同时,还把前一天已缝制好的五星红旗插到小公园亭子旁边。这就是汕头市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陆山海随后将这一场景用铁皮盒自制的“陆氏相机”拍摄下来,成为汕头解放的珍贵历史照片。1950年,汕头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人民政府授予陆山海等人“护局抢修有功”纪念锦旗。
|
你是本文的第57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5、22 作 者: 陈楚金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