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人说,每一条老街都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折射,每一条老街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的确如此,地处汕头老城区西部边缘的西堤路同样也蕴藏着一段历史,这还得从清代的红船湾说起。 嘉庆年间,随着韩江泥沙的冲积和堤围的构筑,汕头岸线基本稳定,逐渐形成自然环境优良的港湾。船舶靠岸日益增多,今升平路头北面、民族路西一带海边建起柴、米、药材、修船等商业行档,被称作“沙汕头港”。而西堤一带还是一片汪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成海坪,有包括红头船在内的大小船只来此避风和驳货,这片海坪便被称为“红船湾”,也称“红船湾坪地”。为管理民船进出口货物检验及征税,潮州常关在此设立了验货厂(位于今永泰路与西堤路交叉口南端)。1893年澄海县令特地在常关验货厂北侧立了一块地界碑作为标志。虽然这块界碑已经消失,但在1908年编写的《汕头常关地位与工作报告》中,仍可看到当时碑文的内容:“汕头关湾泊红船水坪地,现经万年丰会馆绅董禀奉关督宪,准填于濒海,岸上除马路二丈外,划出五丈由新关建造验货厂,其余地段均归会馆管业纳租,其红船湾泊右畔以丁家毗连公路划直,竖石为界。光绪十九年十月吉日,澄海县立界”,碑文中提及的“红船湾”也就是现在的西堤所在地。填地和筑堤工程始于1889年3月,至1897年2月完成。 从1909年出版的《汕头地图》上可以看出,其时的“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街路已形成,但西堤路一带还是海坪,沿海坪标注有怡和码头、潮揭码头、达濠码头以及新关货厂等名称。1926年,汕头市政厅为了加强市政建设,成立了汕头堤工处,启动对西堤堤岸的填筑计划,计划修筑一条从太古码头到新关货厂的海堤。在修筑西堤时,填去海关的避风塘,经当时的省政府批准,于隔年将该地的2000余平方米作为交换,并保证将来修筑南堤时永远保留海关船坞。以后,该地作为旷地而日久荒废。抗日胜利后,原逃难返汕的贫民便在此地搭建篷寮杂居,解放后出版的《汕头地图》标明此处为“海关地”。1953年,经海关总署批准,汕头海关将“海关地”移交给汕头市建设局。如今在西堤路临近永泰路交界的一处巷口,还可到“海关地”的地名牌。 西堤路是在1934年辟建的,1951年再扩建,为南北走向,南与至平路相接,北到海军4803工厂与杉棑路交汇,总共有门牌号232号。从南到北,有德记前片区、镇邦路、德志后街、老镇邦街、合德街、仁和街、德里街、新潮兴街、吉安街、益安街、安平路、永胜街、永兴街、三泰市后街、永泰路、永和街、永安街、升平路、通津街等,沿途有市民熟知的西堤码头、西堤公园、1860文化创意园等人文景观。值得一提的是西堤公园,始建于1990年,2013年重建,园内的侨批记忆广场、下沉式记忆景墙、拉膜平台、环形道等景观给市民留下美好的记忆。赞赏之余,我在思考:潮汕是红头船的故乡,昔年潮汕人曾乘坐红头船远渡重洋,到海外谋生,在陌生的国度繁衍生息,艰苦创业,开创繁荣局面。如今,红头船已成为海内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所以澄海区率先建造一座“红头船公园”,以此展示潮汕人的“团结、拼搏、拓展、创新”精神。而在历史上,西堤路以及西堤公园一带当年名曰“红船湾”。从“红船湾”的地名上释义,一是说明了这里是红头船停泊的良港,又是红头船从这里起航驶向世界;二是汕头“沧海桑田”地理变化的有力见证;三是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汕头节点的充分体现。前段时间,南海路恢复原名“招商路”,其目的是为了适应汕头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客观和现实需要,做好汕头作为百载商埠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开发衔接工作。而“红船湾”这富有历史意义且原汁原味的地名,如若将西堤公园更名为“红船湾公园”,岂不与园内已建成的“侨批记忆广场”、“侨批主题艺术墙”等体现汕头开埠、潮人过番历史的主题更加吻合?更能彰显“百载商埠”的地方特色。作为一个市民,我期盼有关部门结合创文活动作进一步考证和落实。
|
你是本文的第62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6、21 作 者: 陈楚金 文/图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