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牛田洋 今朝更娇妍 最新 图1张

    说起牛田洋,汕头几乎无人不晓。牛田洋位于汕头市金平区的西部,南临榕江,北依桑浦山南麓,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湿地。从汕头石大桥向西望去,与汕头西堤路一水之隔,江海汇流处,一道大堤蜿蜒伸展,堤外,烟波浩渺,船只如梭;堤内,绿树葱郁,碧水粼粼。日落时分,鸥鸟起舞,白鹭翱翔,长堤如练,渔舟唱晚……好一幅美丽景象!
    查《潮阳民间故事》,牛田洋的得名竟然与明朝著名的“海青天”海瑞有关。传说,“牛田洋”原称“浮田洋”,后因潮语谐音而写作“牛田洋”。
    传说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因感海瑞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在海瑞致仕之际,特赐给他一块“界牌”。凡被赏赐之人,手持“界牌”便可以任意占有民田。海瑞是个刚直不阿之人,乘船返回故里海南琼山,途经粤东外海时,他将这块害人的“界牌”扔进了大海。说来也怪,这块“界牌”随波逐流,不知什么时候飘进了汕头妈屿口。有一天退潮时,“界牌”搁浅在榕江与韩江支流汇合处的北岸,自此以后,那里的海滩骤然从水中浮起三尺,滩涂越聚越厚,形成一片沃土。渐渐地有农民渔民来这里耕作、渔猎,于是人们给这里起个名字叫“浮田洋”。为了纪念海瑞,人们还将这里称为“海田”(意即海大人的田地)。
    海瑞与“浮田洋”的故事毕竟是个传说,从历史记载看,海瑞也未来过潮汕地区,但它反映了人们对古代清官和贤臣的纪念。
    牛田洋实际上是千百年来在榕江、韩江携带的泥沙淤积下,在汕头内海湾畔形成的一块滩涂和湿地。在保护汕头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方面,牛田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牛田洋的海岸湿地中,已发现有白鹭等多种属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鸟类,每年飞徙的多种候鸟数量成千上万,这里的鸟类资源是汕头海岸湿地资源最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常常将牛田洋和1969年的“7·28”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视牛田洋为“第二故乡”,并自称“牛友”。
    据《汕头大事记》载:1969年7月28日上午10时半,第三号强台风在汕头沿海登陆。台风中心登陆时,平均风力在12级以上。为保护农垦基地,部队官兵与在该基地锻炼实践的大学生参加了抗击强台风和风暴潮的战斗,共抢救遇险群众3700多人,动员帮助64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然而,有470名官兵和83名大学生被风暴潮夺走了宝贵的生命。当年在这里抗击强台风的大学生中就有日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他也时常回忆起在牛田洋的难忘岁月,并挥笔写下“我是牛田洋人”的题字。
    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牛田洋已不再是水稻种植农场,而成为水产养殖基地。经过不断探索,这里盛产青蟹、虾、鱼类、牡蛎等优质水产品,引人垂涎,是供应粤东乃至全国的一个“菜篮子”。牛田洋的海堤和水闸经过修葺和加固,早已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对台风和海潮的防御能力。
    随着汕头特区建设的加快,牛田洋的环境也日新月异,这里还是一处可供市民游览、钓鱼及休闲的胜地。夏日,这里的百亩荷塘盛产莲藕,可以欣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天港村盛产番石榴,成群的狮头鹅欢腾嬉戏,人们在这里可以悠闲地钓鱼、骑行,到农家乐品味海鲜……一位网友这样说:“喜欢上牛田洋,喜欢这里的春暖花开,夏日荷花,秋天落日,冬季候鸟;喜欢这里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海风;喜欢这里美味的海鲜,朴素的渔民;更喜欢这里寂静的美。这里是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是垂钓者的乐园。”
    “牛田洋”这个名字起得好,“牛”代表拓荒者,拓荒牛,它顽强不屈,拼搏向前;“田”代表沧海桑田,是军民团结,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万亩良田;“洋”是海洋、江河,它点出牛田洋的地理位置,启示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本文照片为牛田洋风光)

你是本文的第391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7、24
作 者: 王海鹏 文/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