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米杂谈 最新 图1张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的粮食供应,是实行计划经济的,即按人口分配定额,城市成年人居民每月供给24斤大米,未成年人依实际年龄减少份量。而上高中的学生我记得有增加供给份量。食用油的供应则按人以两计。
    因为是计划经济的,售粮油的商店(俗称米铺)也按照居民片区配置。我小时候住在汕头市张园内街,买米就到街尾的福平路粮店买,记得经常都得排队。买米的人自带布米袋,买油时也得自带油瓶。排队轮到你了,把粮簿交给柜台收款员,说明买多少斤米,收款员对照柜台上贴着的一张表,很快就为你办手续。偶尔遇上复杂的款目计算,则“噼里啪啦”拨动算盘,然后登记在一张纸板上。凭这张写有购买数量和盖有收款员小方形印章的纸板,挪动几步到出米机前交给服务员,服务员便给你“拉米”。
    为什么说“拉米”而不叫称米呢?原来,过去的粮店,为了提高服务效率,大多设置了入米、拉米、出米的一套看起来有点土但不乏科学因素的设备。这套设备颇有意思,粮店在服务区面向顾客的,是一面有若干柜子的像今天我们在一些中药店看到的“大橱子”,那若干的柜子,有大有小,分别代表装30斤、20斤、10斤和5斤米(有没有3斤以下的没印象)。这些柜子的容量都经过测验,相对准确。“大橱子”的背面,即粮店的内间里,有连接着那若干柜子的输送管道。好几次,我出于好奇,买米时,故意“不小心”挪步内间偷看,只见里面高高堆起一袋袋装有200斤米的麻布袋和一个很大的漏斗,漏斗位置挺高,里面堆满大米(由人工将麻布袋的米倒入),连接着大漏斗的是一个大管道和四五个弯折形的铁皮管道和木质槽,这些分管道和槽的终端就连接着那一格格的柜子。每个柜子的上端都有一块铁片或木片,铁片(木片)的一头通过一条短扁横“门缝”伸出去,是面向顾客的大橱,这伸出来的铁片一头有个拉手,可以操作拉出和插回。当拉手拉动铁片抽出时,橱子背后连接柜子的输送管道便“哗哗”地泻米下来,直到填满,拉手插回去后,管道里的米就进不了柜子。买米时,服务员根据你购买的斤数,告诉你把米袋对准某个柜子的小门(端口有斜槽)。如买30斤米,你的米袋便对准30斤米柜子的小门斜槽,服务员插回或拉出30斤的柜子铁片后,接着推起(打开)对应柜子的小门,让米从这个小门端口斜槽流泻进你的米袋,直到泻完,服务员便把小门放下(关门)。如你买25斤,则分别在20斤和5斤的柜子端口接米。如果你买26斤,服务员会另外过秤一斤给你。
    在粮店打花生油也颇有意思。粮店的打油器连接大油桶。在一个竖立的标杆上,分别有0.1斤、0.2斤、0.5斤、1斤的标卡和一个吸油出油的透明瓶子。还有另一支操作杆可以提上提下,操作杆提到哪个标卡上,打油器上端的那透明瓶子里就吸入该标卡的份量,买油者把油瓶凑上透明瓶子下端出口处,服务员一按(开油门),食油就流进你的瓶子。
    无论是拉米还是打油,基本都是准确的,不会少斤缺两。因为粮店的工作人员经常会对设备进行验证、修缮。粮店主管部门也会到店里检查。设备符合要求时才使用。即使有时候出现点误差,也是小意思。有时候,设备出现大故障了,一时修不好,则需要从大麻布米袋里舀米过称。以前买米和买油,就这么个过程。
    过去供应的米,定价是1市斤1角4分6厘。这个米价从我懂事起到上世纪80年代末,稳住了二十几年。如今,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粮油已不作为计划经济的主要内容,粮油放开供应好多年了,价格也放得较开。米源丰富,东北米、湖南米、湖北米、安徽米、江西米、本地米、泰国米,应有尽有。新米、老米、糙米、香米、丝苗米,米种多多,丰俭随意。买米和买油的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许多人买米都是袋装一提就走,或可以由商家免费送上门。当然,市场上还有零售照称的卖米形式。买油就几乎看不到零售的了,都是一瓶一瓶的,超市和粮油店里,你需要买多少升的就取多少升的瓶子,大的小的任君挑。油的种类很多,有食用调和油、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山茶油、稻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等,食用油的品牌也很多。时下,买米和买油还可以网上选购,微信付款,快递送上门,你足不出门就能把粮油带到家。

你是本文的第59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8、31
作 者: 阿文古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