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街 承载着童年记忆 最新 图1张

    汕头的老街,沉积着许多早年老市民的故事,刻录着百载商埠的历史印记,位于汕头崎碌的新兴路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条街道。新兴路是百载商埠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潮汕特色骑楼建筑规模较大的地方之一。早期的新兴路称为新兴街,我的老师林卓群在他的回忆录一开始就写道:“大约在距今100年前,我的父亲在汕头市崎碌新兴街以东数百米处置了几亩地……”老一辈汕头人仍习惯把新兴路称为新兴街,新兴街叫起来显得更为亲切。
    我是汕头崎碌的老市民,从小在新兴街长大,这条街道对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闭上眼睛,童年时新兴街繁华景象就像电影清晰映现在脑海,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与邻居老街坊形象栩栩如生,发生的事就如昨天发生的一样。
    当年的新兴街商铺林立,街道中段是崎碌最热闹的一个地段,两侧都是极具潮汕特色的骑楼,骑楼底层开设有百货商店、纺织品商店、诊所、中药铺、饮食店、电器店甚至还有木屐店,应有尽有,还有一所开办在骑楼上的袖珍小学——建基小学(建基小学的教室在二、三层,后来该校并入外马四小),骑楼的一层有一个佛堂,门口摆有一翁仔摊,吸引了许多小孩子。著名的老徐炒粿和罗锦章牛肉丸(公私合营后合并为新兴餐室)潮汕小吃店就在新兴路中段。据《汕头埠图说》记载:汕头牛肉丸,很早就有“一香二章”之说。“一香”,即陈香记;“二章”,指罗锦章。陈香记牛肉丸店(外马路市府旁)的创始人是陈添来。罗锦章牛肉丸,源自20世纪40年代汕头新兴街的饮食摊档“茂成号”。当时新兴街和外马路一带饮食摊档甚多,陈添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因其别具特色而闻名遐迩。
    新兴街罗锦章牛肉丸的美味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六十多年前发生的事我仍记忆犹新。有一次,母亲给我1角钱,要我去买罗锦章牛肉丸粿条。我拿着口盅来到离家不远的牛肉丸店(在新兴街中段宏豫巷口)。牛肉丸店生意兴隆,只见盛满牛肉丸的大锅升腾着热气,浑圆肉丸的香味引人垂涎欲滴,店主一边招呼着食客,一边利索地泡着粿条。食客1角钱可以买一大碗粿条,再加上4粒色味俱香的肉丸,如果不吃粿条的话,则1角钱可吃5粒肉丸。罗锦章牛肉丸,潮汕小吃老字号,名不虚传。老徐炒粿店在牛肉丸店的对面(四德街口新兴餐室的位置),炒粿以烹制精细而闻名,一盘糕粿要在平底锅反复炒很长时间才可上桌。食客吃了一次就永远不忘,许多老华侨回乡探亲必定要光顾老徐炒粿店。我家只有客人来访时我方有机会吃上老徐炒粿。与罗锦章牛肉丸店同侧还有一酒肆,散发的酒香吸引附近不少酒客,几杯酒和一碟香喷喷的花生米就可使人飘飘欲仙,时不时也有小孩被大人差来沽酒。
    新兴街头离我家不远处有一居民大院,院内嘈杂,住户众多,虽有“七十二家房客”之称,但居民和睦相处,很少发生吵架之类的事。我还记得大院居民夏日纳凉时和睦相处如一家的情景。太阳刚刚下山,阿婶阿姆们就忙着在大院角落的一口古井打水,把整个院子的灰埕淋个透,待地面暑气散发后,各自从家里拿出藤椅或小凳子,散坐在院落里,摇着葵扇,家长里短,聊个不停,在笑声中,把各家各户的“趣闻”淘个够。有的住户干脆从家里搬出大草席,男女老少十几号人静卧消暑,享受夏夜难得的清凉。大院里的老阿姨老阿婶对人非常和善,其中好几位还是我母亲上世纪50年代初扫盲时的学生。
    老徐炒粿店几步之遥的一德街头住着一户姓高的人家,这一家子女众多,据说培养了许多大学生。我的外祖母认识他家里的老太太,记得很小的时候我曾跟随外祖母拜访高老太。二十年后,我在桑浦山下意外碰到高老太的一个儿子,那年我分配到学农分校的小工厂劳动,一位姓高的物理老师成了我的同事。高老师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刚从外地调入,负责小工厂筹建的技术工作。老高个子瘦高,胡子拉碴,有点不修边幅,整天忙于设计电路,安装机器。我则充当他的助手,天天跟他学本领。高老师多才多艺,工作时喜欢引吭高歌,一展歌喉,优美的俄罗斯歌曲旋律不时在宽敞的厂房回响,分校师生很欣赏他的歌声。
    新兴路的门牌号至少改动了三次。早期门牌号是从外马路与新兴路交界处开始的,一直到与中山路交界的林厝祠。上世纪50年代初外马路以南还是一片海滩地,搭建有一些低矮的篷棚屋。要知道,位于新兴路11号的汕头中医院是1958年9月才建成的。
    新兴街是我少儿时代参加集体劳动的的地方,积肥、半工半读、除四害、建造人民广场等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那个年代,全国掀起了全民性积肥造肥高潮,汕头市全体市民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入积肥这股热潮,作为小学生的我除了参加学校的积肥劳动,还代表家庭参加居委会组织的积肥活动。当时居委会通过居民小组长把任务下达到各家各户,居民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收集的土杂肥,也即是垃圾,运到指定地点缴交。我是家里的壮劳力,运送垃圾肥的任务通常由我承担。崎碌一带居民所积的土杂肥都运到中山公园正门东侧的垃圾停放点堆放,再由停泊在公园溪的垃圾运输船装载运往周边农村。我的家及就读学校都在崎碌,离公园不太远,我多次利用早晨上学前的时间送肥到公园溪畔,曾有一次因赶得太快而晕倒。那天我起了个大早,一心要赶在上学前把肥料缴交以完成任务。母亲早把两畚箕垃圾准备好,我一把挑起担子,沿着寂静的大街,朝北面中山公园急奔。越过中山路,穿过竟长村,正拐入酒厂后面的公园溪畔垃圾堆放点,霎时觉得天旋地转,我急忙撂下担子,在一好心路人及时搀扶下,靠在路旁民房的墙壁停歇。所幸很快恢复意识,并无大碍。我把垃圾倾倒在路旁的垃圾堆,缓慢回家休息。“吃一堑,长一智”,我吸取了经验教训,以后我总会给肚子填点东西,才挑担上路。
    作为小学生,我还曾到新兴路尾靠近新兴路小学一侧的一个街道工厂车间劳动过,那时汕头市在中小学开展半工半读活动,我就读的大华路小学积极与附近工厂联系,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在工厂里,我们向工人学习钳工等活儿,同时也干一些搬运器械的工作。这是我人生首次下厂锻炼,从安静整洁的教室来到轰鸣杂乱的车间,起初还有点不适应,每次劳动结束,衣服沾满铁锈,鞋底粘着铁屑,人感到疲累,但却培养了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
    新兴街是百年老街,有许多老故事留待我们去发掘。许多汕头人至今对长春电影制片厂在小公园的安平路取景拍摄《红牡丹》津津乐道,大家也知道汕头<~公式~>石风景区的著名景点“梦之谷”来源于作家肖乾自传体长篇小说《梦之谷》,《梦之谷》凄美的故事发生在汕头市,但有多少人知道,故事女主人公“大眼睛姑娘”的原型上世纪中期就在位于汕头崎碌的新兴路小学教书。
    昔年新兴街发生的事,说也说不完。

你是本文的第52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8、31
作 者: 思永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