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鲜饮食文化一条街、1860文化创意园、小公园保育活化西堤路首期工程、西堤公园建成开放……接连不断的新闻焦点吸引了市民的关注,使原来默默无闻的西堤路名声越来越大。 西堤路,地处老城区西部边缘,路沿海堤而筑,故名“西堤路”。有人说,一条老街就是一段历史,的确如此,西堤路同样也有一段历史。清代,西堤这片海坪被称为“红船湾”或“红船湾坪地”,顾名思义就是一处停泊红头船的港湾。为管理民船进出口货物检验及征税,潮州常关还在此设立了验货厂。光绪十九年(1893)澄海县令曾在常关验货厂北侧立有一块地界碑,碑文中就提及“红船湾”,称“汕头关湾泊红船水坪地,现经万年丰会馆绅董禀奉关督宪,准填于濒海,岸上除马路二丈外,划出五丈由新关建造验货厂,其余地段均归会馆管业纳租,其红船湾泊右畔以丁家毗连公路划直,竖石为界”。 到了清代末年,西堤片仍为海滩,从宣统三年(1909)出版的《汕头地图》上可以看出,其时的“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街路已形成,但西堤路一带还是海坪,沿海坪标注有怡和码头、潮揭码头、达濠码头以及新关货厂等名称。民国十五年(1926),汕头市政厅为了加强市政建设,成立了汕头堤工处,启动对西堤堤岸的填筑计划。修筑了一条从太古码头到新关货厂的海堤,随后便填地建马路。如今当你走在西堤路上,不知是否留意到这个奇怪的现象,马路一侧是鳞次栉比的高大骑楼建筑,另一侧则是低矮的平房,这正是汕头埠“沧海变桑田”的见证。在辟筑西堤路的那个时期,恰好是海外华侨纷纷来汕头投资房地产的兴盛时期,有开发商抢占这片临海的土地建造了成片的骑楼出售,按照当今时尚的说法就是“海景房”。而对面低矮的平房是在若干年以后,海岸线逐渐向后退填地而建的。记得到了上世纪60年代,这一带还是成片枋厝、篷寮形成的棚屋区。 今日的西堤路,是礐石大桥的重要出入口,也是贯穿老市区的一条主要马路。西堤路为南北走向,南与至平路相接,北到海军4803工厂与杉棑路交汇,总共有门牌号232号。由于上世纪20年代末汕头埠的马路是呈扇状向西方向的海坪扩展的,而西堤路的辟筑又是沿海墘修建的,故此很多条马路、街巷的终点都到西堤路止。从南到北,有德记前片区、镇邦路(1954年才拓通镇邦路至西堤路这一段路)、德志后街、老镇邦街、合德街、仁和街、德里街、新潮兴街、吉安街、益安街、安平路、永胜街、永兴街、三泰市后街、永泰路、永和街、永安街、升平路、通津街等。 要全面了解西堤路,有几处地方非说不可—— 西堤码头 西堤位于汕头港西南,地处西港汇海处,南面有石山为屏,港湾水域宽广,风小浪平,能沟通韩、榕、练三江的内河航运,是一个不冻的优良港湾。与至平路相接的西堤路,首先看到的是码头。沿着西堤路,原有多座码头,如石客运轮渡、西堤渡口、揭阳电船码头、潮阳达濠电船码头(两个共用一个码头)、三码头、四码头、海军造船厂码头等,留给我们这代人印象最深的是西堤码头。西堤码头俗称“公共码头”,民国时期码头建有两条木质结构的栈桥。解放后,为了防海潮,在这里又砌起了一条大石篱的防护堤,原住民就叫它“石码头”,每当退潮时,在今西堤渡口处的堤外便露出一大片沙滩,人称“沙仔地”。我童年时,“沙仔地”是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因为附近有货运码头和造船厂,涨潮时会将一些杂物冲上海滩,住在附近的“海墘奴仔”就会在放学后趁退潮时来海滩上捡煤子、树枝、柴皮等带回家当燃料用,或捡废铁、玻璃瓶作废品卖,有时还会在淤泥中挖出几只小螃蟹或几条泥鳅回去改善生活。 从《潮汕交通运输资料》一书中获悉,西堤渡口是汕头最为重要的渡口之一,早在抗日战争之前,汕头渡口已经存在。抗战胜利后,共有3家渡车公司在此经营,使用的是10吨级木船(俗称四肚),由电船拖带。每次只能载一辆汽车过渡,没有固定码头,视潮水涨落临时选择起落点。1950年成立汕头渡车公司,使用可载二部汽车的大木驳(俗称五肚)。1951年,渡车码头移至光华桥下明发栈前,开辟汕头至磊口固定渡运航线。1956年,渡口迁至荣隆街尾海旁。1960年,渡口又迁回西堤路头,直至1999年2月,石大桥建成通车。当年6月1日西堤渡口停止使用。如今,“西堤码头”已成为一个历史地名。 1860文化创意园 1860文化创意园位于西堤路44号,是汕头九中的旧址。 此处在解放前是慈善机构所办的诚心小学校址,解放后曾是汕头地委招待所、吉祥派出所办公地点。1960年,汕头市第九中学创办于此,1967年曾改名为长征中学,1969年又复名汕头市第九中学。1960年,我进入与九中一墙之隔的西堤路第二小学读书,学校围墙外就是海墘,远处是牛田洋。我们一群小孩经常偷偷从学校的旁门溜入九中,看大哥哥大姐姐们进行课外文体活动,十分开心。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九中校舍由于年久失修而变成危房,学校早在数年前就已迁出,留下空置的校园,被列入旧城片改造项目之一。2013年10月,由地方政府牵头,一座以汕头开埠之年命名的1860文化创意园在此启动建设。创意园以政府、投资、运营、进驻四方运营模式,通过对旧校舍进行整体修缮改造、全方保育活化,以保持原有建筑、增加功能性建设为原则,创建以潮汕历史文化和汕头开埠文化为特色,以创意理念为吸引点,融合旅游景点、休闲活动、办公创作、展示交流、项目孵化、人才培育六大功能的文化创意社区。 2014年10月12日,创意园隆重开园。如今,1860文化创意园已成为青年人创业的文化基地,还是一处休闲、文化消费的景点。 海关地 海关地,在永泰路与西堤路交口南端。清代称“红船湾”,潮州常关在此设立验货厂。 光绪年间,汕头万年丰会馆以该地为汕头进出口货物集散地,是商业开发的黄金地段,便上禀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批准会馆在红船湾坪地濒海地方进行填筑,新填土地留出部分地段作为马路和常关建造验货厂地基外,剩下地段都给予会馆管业、纳租。随后,潮州常关和万年丰会馆为此达成协议:会馆承诺填筑验货厂周围一片海滩,留出二丈宽的地段作为马路用地,划出五丈宽地段由海关建造一新验货厂,同时每年提供200元作为维修基金;而作为回报,其余土地则免费给该会馆管业出租。填地和筑堤工作开始于光绪十五年(1889)3月,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2月完成。 民国十五年(1926),汕头堤工处在修筑西堤路时,填去海关的避风塘,经当时的省政府批准,于隔年将该地的2000余平方米作为交换,并保证将来修筑南堤时永远保留海关船坞。以后,该地作为旷地而日渐荒废。抗战胜利后,原逃难返汕的贫民先后在此搭建篷寮杂居,周围居民均称该处居民区为“海关地”(据说曾经立有一块“潮海新关地界”石碑)。1953年12月17日,经海关总署批准,汕头海关将西堤路“海关地”移交给汕头市人民政府建设局,已建好部分水泥柱的22座平房地基连同旷地也于1954年移交给公安11师使用,后来产权转移给了汕头边防检查站。 对于“海关地”地名的由来,我早有所闻。为证实它的存在,在多次找寻后,终于在西堤路临近永泰路交界的一处巷口,找到了“海关地”的路牌。 西堤公园 西堤公园是迄今老城西片区唯一的公园,位于镇邦路尾,地处石大桥下,门牌却挂着安平路259号。它始建于1990年,是围绕着海堤而筑建的,大约面积有20多亩。尽管公园硬件不足,但开头几年还是深受邻近居民的青睐,到此晨练者大有人在。后来,公园因管理不善而渐渐荒疏。 西堤公园重新建设是从2013年作为我市实施“绿满家园”活动重要项目之一而进行的。西堤公园建成开放之日,我也随着人流穿行于其中,侨批记忆广场、下沉式记忆景墙、拉膜平台、环形道以及足球场、篮球场、门球场给游客留下美好的记忆。广场地面由老城区旧地图元素构成的铺装,让人们可以寻找到历史街区、街名和历史上众多侨批局的位置以及商号。广场北面的环形墙体上,运用雕塑、图形、壁画等艺术形式诠释“侨批档案”相关资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写到这里,我想,潮汕是红头船的故乡,而在历史上,西堤公园所处位置正是当年潮州常关的辖地——红船湾坪地。如果将西堤公园命名为“红船湾公园”,是否会与园内已建成的“侨批记忆广场”、“侨批主题艺术墙”等体现汕头开埠、潮人过番历史的主题更加匹配?更加彰显地方特色?
|
你是本文的第63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12、5 作 者: 陈楚金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