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汕头老城区的公园 最新 图1张

    结合汕头“创文”工作的开展,市区“十大公园建设”工程也在同步进行之中,其中有的已陆续建成开放。“逛公园”成为市民近期津津乐道的话题。的确,新建成的公园,加上原有的公园,不仅进一步美化了市容,也为市民带来快乐和实惠。
    说起公园,自汕头开埠以来,曾有多少处地方被称作“公园”?昔年的汕头埠曾有一些驻汕外事机构、海外华侨圈地建私宅等,都曾辟绿地名曰“公园”,实为“私园”。本文所叙述的汕头老城区公园,是特指在民国时期曾被冠以“公园”之地方(或地名),这些公园,有的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至今依然风韵犹存。这里依其建成的先后,说说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旧事。
    1921年,“第一公园”开放
    汕头“第一公园”,原在旧公园前路与旧公园内街之间,国平小学(原谢厝祠)南侧。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出版的《潮梅现象》一书中就有“……粤军由闽回粤后之旧道署前第一公园”的记载。
    1860年汕头开埠后,清政府管辖潮汕的惠潮嘉兵治道设于潮州,驻汕头埠的外国领事“办事”借口对等级别,都争相要进入潮州,迫使兵治道不得不在汕另设行署。行署择建于茭萣地,即现在镇平路以南,新观影院附近。《汕头大博览》中载:“清同治七年(1868),巡道张铣以白银1.8万两在旧公园内街建行署。署址周围800米,俗称道台衙。辛亥革命后,为潮巡署、督办署、镇守使署、潮梅署后处等机构驻地……”《潮汕百科全书》中同样也有此记载:“辛亥革命后,(道台遗址)为潮巡署、督办署、镇守使署、潮梅署后处等机构驻地。1921年辟为第一公园。”中国近代“公园”的概念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才出现的。1921年,全国各地建设“公园”之风正在形成,汕头市政厅于此时引进公园的理念和建设在国内可算是名列前茅。市政厅将与道台衙毗邻的“洪厝花园”辟为公共公园,命名“第一公园”,并于同年7月向市民开放。当年的“第一公园”到底是什么模样?从老一辈原住民零碎的记忆中,我大致了解到该公园辟有成片的草地,设有供游人休息的长条石椅,还立有一对威武的大石狮。
    然而,为民造福的公园难敌官场腐败、商人争利,导致汕头开埠后第一座官建公园最终落入利益集团掌控,被官商合谋拍卖,沦为民业。据传这处地皮曾被胡文虎、胡文豹兄弟购得,拟建虎豹公园,但不知何因而弃之。“第一公园”只维持了10年,后来此处被泰国客属华商谢氏购买,建成谢氏宗祠,俗称“谢厝祠”。
    民国二十三年(1934)12月,南生公司前的中山纪念亭建成,市民便将这一街心地带称为“小公园”,而将已经消失了的“第一公园”旧址称为“旧公园”。我们不妨从尚存的旧公园前路、旧公园内街、旧公园左巷、旧公园右巷等地名见证“第一公园”的存在。据说,流传于坊间唯一一张“第一公园”照片是曾在汕头淑德女校任教的美国人Paul F.Cressey拍摄的。
    1926年,中山公园奠基
    民国十五年(1926)9月15日,汕头市政厅在位于市区西北部、韩江下游淤积地的月眉坞举行中山公园奠基仪式。
    早在民国十二年(1923),萧冠英出任汕头市政厅厅长时,就提出“于月眉坞设一中央公园,以供随时之游息”。民国十四年(1925),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收复潮梅后召开市民大会,决定把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以纪念孙中山。民国十五年,范其务继任汕头市政厅长,再把筹建中山公园的议案呈准省务会议通过,并呈准收用月眉坞全部为公园用地。同时向社会发起募捐,得款数千元,在园内建筑一座园门和木桥,并于9月15日举行中山公园奠基仪式。
    民国十六年冬(1927),萧冠英再次任汕头市长,而范其务已转任潮梅财政处长。为支持公园建设,范其务拨出罚款毫洋1万元作为专项经费,以之设立苗圃、填高土壤。嗣黄开山任市长,继续公园内的填筑工程,并令工务局制就公园计划图案,划分园内务区,建设道路,盖搭亭寮,移植花木,以为市民游乐。民国十七年8月28日,中央公园开幕典礼,并在公园开游艺会三天。公园开幕在汕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每天入场观览之市民,数逾三万,实为汕市空前之盛举”。
    此后,中山公园历经近10年的建设,初具规模,民国二十二年(1933)出版的《汕头指南》一书记录有汕头八景。其中“中园晚棹”便是中山公园,名列汕头八景之首。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的《潮梅现象》也用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中山公园之风采。
    1934年,小公园落成
    小公园,即是位于今小公园片区核心的中山纪念亭。若从广义上说,小公园涵盖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周边的街区,包括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等,如今统称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
    小公园片区是上世纪30年代初辟建的,始建有假山、喷水池并立有“万国来朝”碑。1933年7月17日,以南生公司老板李柏恒牵头,成立“中山纪念亭筹委会”,选出南生公司、集源丰钟表行、亚东公司、美成绸庄、利元银庄等11家为委员,向当局申报并向海外集资。接着,中山纪念亭筹委会进行建亭投标,最终上海装璜社以工程款光洋4300元中标。1934年4月,小公园亭正式动工,同年12月10日上午,在中央酒楼举行落成典礼,并在国平路徐家祠(今飘香小食店)门埕连续二夜放映电影、演出潮剧助兴。12日,汕头市政府颁布《小公园游园规则》。
    建成的中山纪念亭,亭身呈八边形,三级重檐盔顶,层层逐檐上收,顶端为葫芦顶。第二至三层为木质结构,分设八只亭角,上下檐之角参差错落,不相对应,形态别具一格,成为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亭匾额上“中山纪念亭”五个字出自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之手。亭有八根红柱,均刻有柱联。开四个出入口,设置四座七级石阶及石狮子。平台四周安置了水泥磨石高靠背长椅。
    1969年,小公园亭被作为“四旧”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上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岛建筑公司赞助重建“中山纪念亭”,使得汕头历史文脉得以延续。20年后的今天,结合汕头“创文”的开展,热心企业的赞助,中山纪念亭得以重修,一座气势雄伟、古色古香的木结构“中山纪念亭”呈现在市民眼前。
    写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汕头既然有“小公园”,哪么“大公园”在哪里?笔者曾在报章上看到,有人认定“大公园”就是上述原在旧公园前路与旧公园内街之间的“第一公园”,称因为“行署前一片空地便被建成大公园”,“当年附近百货大楼前的街心公园便自然而然被称为小公园了。”我则不这么认为,我的看法是被称作“大公园”的应该是指中山公园,因为在我们小时候,大人带我们去中山公园玩,都会说“带你去大公园玩”,从未说“带你去中山公园玩”。由此我认定“大公园”应指中山公园。正因为先有“大公园”,1934年南生公司前地的中山纪念亭建成后,才有“小公园”的叫法。
    除此之外,据传在清代宣统年间,汕头埠还有一座葱陇公园,我从曾旭波先生的《从一张宣统年间“汕头葱陇公园股票”看清末汕头埠的公园》文章中获取不少信息,该公园是否在筹建阶段还是已建成开放,曾先生也尚无定论,但在后记中又引用清末潮州士大夫杨少山写的一首《汕头纪游竹枝词》:“海岸新增日日填,又从葱陇起公园。市廛人厌尘嚣杂,到此楼居便是仙。”以其中的“又从葱陇起公园”句,反可证实清末葱陇地方确实曾经兴建过公园的史实。因我尚未掌握到这方面的史料,在此也就点到为止。

你是本文的第66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3、13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