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为江边待渡之亭,又是祀佛之寺——渡江亭·炉炬寺 最新 图1张

  渡江亭,回荡在记忆中的渡船,装满着童真、青春和快乐。
  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对濠江的渡船这种交通工具已没什么印象了,特别是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更只能从长辈的诉说中略知一二。
  濠江是一条海湾潮水通道,属榕江水系的下游支流。它既沟通了濠江与外界的水上联系,也阻断了濠江两岸的陆上往来。
  对于地处濠江两岸的达濠与马滘,乘渡船过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达濠这边设有达濠渡口,在渡口建有两座互相对称的候客亭,马滘亦建有一座候客亭——渡江亭。
  渡江亭地处濠江西岸,为“达马渡口”待渡处。其建筑全不用木料,乃石梁铁桷。坐西南,面东北,左右各开一门对通,虽无窗牖,但空气对流作用甚佳。左门门匾曰“渡江亭”,右门门匾曰“炉炬寺”,是一座构筑奇特的建筑物,既为江边待渡之亭,又是祀佛之寺。古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在濠江两岸,渡船已不见,候客亭和渡江亭却依旧坚守在那里。
  记忆中的渡江亭很热闹,每逢早上、中午、下午上下班时间都会有许多乘客在江边等待渡船。汽笛声响,渡船缓缓启动,迎着凉爽的江风,看着江中或栖息或飞翔的海鸟,别有一番风味上心头。
  每当朝日东升或夕阳西下的时候,在渡船中更有一番美景相伴.一轮红日或升或降,古诗词中,“红日东升气势豪,霞光初染翠山袍”“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的优美意境涌上心头,同时对这两句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1994年濠江大桥的建成使用,在渡江亭等候渡船的人少了,但渡船依旧在江面上行驶。往返濠江两岸的居民仍可以选择渡船过江。坐渡船过江与过桥过江这两种方式并行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0年左右。之后,渡船开始退出濠江江面,作为渔港的濠江,两岸往返的渡船不见了,唯见江面忙碌进出的渔船。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总有一些旧的东西消逝,新的东西诞生,旧的东西留给我们美好的记忆,新的东西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正是这个社会不断的新陈代谢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丰富,精彩。

你是本文的第52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9、30
作 者: 郑才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