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句老话: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同样是猪身上的一分子,猪肉和猪肠在餐桌上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猪肉仿佛罩着名人的光,肉虽是普通的五花肉,但用葱姜垫锅底,加上酒、糖、酱油,用水在文火上慢焖就成了著名的东坡肉。传是北宋诗人苏东坡所创制。苏东坡并且还专门与了一首《食猪肉》诗。但我对东坡肉是否苏先生所创,不够苟同。因为大文豪曾经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竹在苏先生的心目中比肉更重要。但不管如何,猪肠就没有什么可以搏出位的地方,也扯不上跟任何文人有什么关系发生。就算有心人再如何折腾,把猪肠名字起得像诗一样,譬如什么九曲肥肠都没用,猪肠注定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默默在民间为升斗小民添口福了。要不,也不会叫什么猪下杂了。但正因像是邻家小妹,平民化的猪肠在老百姓餐桌上才显得亲切。 猪肠出身成分虽然卑微,但却有性格。小时候,蜗居面积虽小,但为了生活,年头母亲照例在狭小的空间里圈养小猪,到了年末,圈养的小猪成了肥猪,于是就找屠夫杀之。这时候,我往往有口福吃到有名的猪肠灌糯米,那味道美极了。母亲说:“好吃是好吃,但猪肠太难洗了。”自从我在城市里游走,就很少吃到猪肠了,一则没时间洗猪肠,二是现在流行养生,讲究低油低盐的饮食潮流,不幸,猪肠也属于“不健康”的范畴。 那天,回老家一趟,晚上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就起床,洗漱完毕后,索性走出家门,沿老街散步。由于天色尚早,街上没什么行人,走在这条寂静的老街,心灵就像被熨斗烫过一样。世事变迁,但怀旧之情无法在脑海中消失。在这条老街上有太多回忆。譬如供销社,我不知多少次一手拿着糖证或者是煤油证或是别的什么购物证,一手提着各种瓶子在供销社门市往返,把大人交待的任务完成。但如今,这条原本是旧时的商业街已经彻底变成民居。没了热闹气息却多了一份安静。一路看,一路想,不知不觉到了街的尽头。突然发现,这里还藏着一间小食店,像是大隐于市。不觉肚里已经唱起空城计。原本,想尝尝多年未吃过的三饶饺,却发现店里还有煮熟的猪肠。一见到猪肠早已垂涎三尺,把所谓的健康暂时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我赶紧向老板要了一碗猪肠面,不一会,老板就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猪肠面,灼熟的细条面上的猪肠切成了圈圈,间有潮汕咸菜在里面,亲切感油然而生,未动筷子先有情,仿佛闻到了猪肠的香味妖娆而出。这可不是那种可气的、用碱水冲洗到全无肉味、吃起来如嚼蜡的猪肠,而是地道的、质朴的、真实的猪大肠,况且还有那带有乡土气息的咸菜。顿时把我全部的味觉搅和在一起,连同小时候的记忆都吞进肚里。店里的灯光不是很亮,抬起头来,却惊喜发现对面的楼房竟是儿时我们称之为“五脚砌”的骑楼,虽然岁月流逝,但骑楼上昔日的风韵依稀可辨。 吃着猪肠面的时候,感觉不枉此行,因为收获的不单单是口福,而且享受着一次愉悦的文化大餐。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