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天祥(号文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县)人。宋宝佑四年(1256)状元及第,后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宋景炎三年(1278)冬,拥宋帝昺南迁,驻兵潮阳,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为宋末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拥宋少帝在潮阳抗击元兵的壮烈故事在潮汕地区被人们津津乐道,其遗留下来的千古名诗更被广为传颂。潮阳是粤东有名古邑,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上无数忠臣贤相、文人墨客、爱国志士都曾赋诗赞美潮阳,留下大量故事和诗歌。其中以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与灵山寺大颠和尚结缘交往、文天祥在潮阳抗元的故事最广为人知。文天祥在潮阳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他爱国爱民和忠贞的民族气节万人景仰,他当年在潮阳留下的几首诗作,更成为历史佳话。 引兵驻潮阳,大得人心 文天祥少有壮志,在孩提时,他在家乡的学宫中看见所祭祀的江西名贤、北宋文坛宗师欧阳修等人的画像,谥号为“忠”,他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时,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没有写草稿,一气呵成,令人击节,宋理宗皇帝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 德祐元年(公元1275),元兵进犯南宋,长江上游告急,朝廷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在江西吉州变卖全部家产作军费,招兵勤王,各英雄豪杰群起响应,聚集兵众万人。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他的朋友劝服他说:“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样。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被加封为少保信国公。九月,文天祥带兵下潮州,十月引兵进军潮阳。潮阳盗贼陈懿、刘兴多次叛附无常,为潮阳人一大祸害。在潮阳当地人民的支持下,文天祥赶走了陈懿,大败陈戴、刘兴叛军,擒杀刘兴于蚝坪(今和平),陈懿逃往福建。文天祥平乱盗贼,人心大块,时赋诗一首:“寒城朝烟淡,江沫拥春沙。群盗乱射虎,回首白日斜。” 丹心照汗青,精忠报国 是年十一月,陈懿引元将张弘范袭击潮阳,文天祥预料不能抵敌,遂向南岭方向撤退,欲与崖山行朝靠拢。因连日行兵,疲劳不堪,二十日午正在吃饭时,措手不及在五坡岭(今海丰北)被俘。文天祥悲愤作诗:“送兵五千人,散足两尽靡。留滞一老翁,盖棺事则已。”文天祥潮阳兵败被擒,他的六个女儿有的死于乱兵,有的被擒。他悲愤交加写下:“痴女饥咬我,郁没一悲魂。不得收骨肉,痛哭苍烟根。”后人读后无不泪下。 十二月二十七日,文天祥被押回潮阳蚝坪元兵军营,后又解送潮阳县城交张弘范。时潮阳人陈梦龙组织一支乡勇,埋伏海口(今海门)准备劫夺救出文天祥,结果事败,陈梦龙及多数乡勇战死。祥兴二年(1279)元月六日,张弘范挟持文天祥从海口同往崖山。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否?”后又以《过零丁洋》诗作答,诗末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不久崖山破,南宋亡,文天祥被解押至大都(今北京)。在狱中,他面对各种诱惑逼降,坚贞不屈,作《正气歌》歌颂历代忠臣义士的崇高气节,显示他视死如归的坚定决心。并集杜诗4首,追记他在潮阳的战斗经历与个人遭际。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文天祥在元都柴市从容就义,年47岁。 东山谒双忠,慷慨作诗 祥兴元年十月,文天祥率兵到潮阳县东山安营扎寨,他带着仰慕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建在东山麓纪念唐代张巡、许远的“双忠庙”,谒拜了这两位爱国将军的忠魂,并题写一首气壮山河、慷慨激昂的词章《沁园春·谒东山双忠庙》:“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嗟哉!人生翕忽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遗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该词后来分别收入《潮州府志》、《潮阳县志》,并刻碑石。 文天祥赋完词章,举杯向着双忠公祷告:“有灵当以乘马献。”果然杯倾其半,马立毙,遂葬马于庙前。后人为纪念文天祥之忠烈,于马冢处立“文马碣”碑。至今,东山立有“文马碣”碑,由艺术大师刘海粟所题。 莲花峰踏石,终南遗迹 传说文天祥在东山葬完白马,第二天启程南下来到距潮阳县城二十里的海口村处的海边,登上屹立于海边的巨石,眺望大海,不见帝舟帆影,不禁顿足长叹。脚下那块巍峨大石,霎时被踏碎成一朵风姿绰约的石莲花,这就是人们至今所称的“莲花峰”。“精忠踏碎石莲花”,当然是传说,但潮阳百姓却相信它是真的,这可见人民对那些民族英雄的无比崇敬!文天祥望帝不酬,十分惆怅,为了纪念迢迢此行,他拔剑在路旁的一块石头上,刻下“终南”二字,且有意把“南”字中间勒成“午”,以记到此终南海边正是中午时分,石刻尚存。后人在莲花峰建了忠贤祠和文天祥石雕像。时间过去七百年多来,莲花峰现成为人们纪念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题书“和平里”,千古流芳 文天祥进屯蚝坪乡时,他的爱女监娘在田野间遗失一把御扇,为当地乡民捡拾,原物奉还。饱经战患的文天祥心情十分激动,他有感蚝坪民心纯朴,地气和平,毅然挥笔疾书“和平里”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赠给蚝坪人民。此后蚝坪便改名为“和平”。文天祥书写的“和平里”三个大字,也被保存至今,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恨别潮阳千骑散,悲歌易水一忠孤。”文天祥在潮阳撼天动地的故事,七百年来在人民之间到处传诵,正是:“赤手扶危到海滨,丹衷已见沁园春。千年出色唐双节,百代同心宋一人。龙护残碑苔藓合,鸟啼枯木夕阳频。轰轰烈烈都何意,恐负乾坤付此身。”
|
你是本文的第53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6、5、24 作 者: 黄浩瀚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