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一开国大将功成之后身退——谢赣南“退隐”蓬洲所城 最新 图1张

    历史上只要一提起襄助君王建立王图霸业后,随即华丽转身、退隐江湖的重要人物,人们一下子就会想起春秋时期的范蠡,西汉初年的张子房。他们都是开启一代王土疆域卓尔不群的元勋。然而很少有人会想到明代也有一位开国元勋“退隐”潮州府(现汕头)蓬洲所;同样,一提起明朝开国大将,人们也会猛然想起蓝玉、徐达、常遇春等,绝不会想到还有一位开国大将、明太祖朱元璋的结拜兄弟,在建立王朝后功成身退,毅然决然退守潮州府蓬洲所城,以保全身家性命,使裔孙血脉得以繁衍生息。这位明代开国大将就是潮州府蓬洲所城的开创者和建设者、世袭指挥谢赣南。
    之所以系开国大将的谢赣南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是因为他在功成之后便急流勇退,安守南疆一隅,且不再有庙堂之忧,最终逐渐湮灭尘封于历史风烟中。
    襄助朱元璋战陈友谅
    近日,笔者在汕头蓬洲偶遇谢赣南的二十世孙、66岁的蓬洲村民谢家雄和诸多谢氏宗亲,随后村民陪伴我察看了所城残存城墙、关帝庙、谢氏宗祠,以及明代各位大臣褒奖谢氏一门的题匾,其中“天宠褒封”的勒石牌匾完好无损,仿如新出。在谢氏宗祠,谢家雄念及先祖的文攻武赫,后世竟一无所知,以至于悲从中来,喉咙哽咽。他用长达一个下午的时间娓娓道来,终于还原了那段谢氏族人讳莫如深、也是鲜为外人知的历史奇传。
    谢赣南,讳成,是赣州府兴国县人,明初封成镇将军,世袭指挥。赖祖上福荫,家中颇有田地,在当地算得上家境殷实大户。谢赣南生性豪侠,耿直智信,仗义疏财,性格彪悍。幼年时就秉承家学,研文习武,恣游四海,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与朱元璋、刘伯温等交厚,并和朱元璋义结金兰,为刎颈之交。朱元璋未起事之时,曾寄居谢赣南家中,谢赣南其情甚殷,待为兄弟,使朱元璋渡过难关。对此,朱元璋念念不忘,感激涕零,称“有朝一日得遂心愿将涌泉相报”。
    元末,在元朝统治者的血腥统治和残酷压迫下,汉蒙各族之间矛盾恶化,生灵涂炭,百业凋敝,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官逼民反,各地起义风起云涌,群雄并起,逐鹿神州,诸镇割据,元朝江山,风雨飘摇。作为结拜兄弟的谢赣南告诉朱元璋和刘伯温:“方今天下大乱,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四海枭雄纷纷揭竿而起;兄弟有龙凤之姿,襟怀五湖之心,囊括四海之志,正是吞云喷雾、气贯长虹之时,宜乘时变化,登高而呼,使天下义士呼应,以吞吐大荒,并纳宇内,建立万世不朽之功业。未知兄长意下如何?”
    朱元璋、刘伯温一听正中下怀。朱元璋喜形于色说“弟心如吾心”,遂决意夺取天下。
    随后几十年,谢赣南率部纵横捭阖,攻心伐兵,南征北战,戎马倥惚,攻城略地,夺隘克塞,开疆拓土,为朱明夺取江山而出生入死,血洒沙场,马革裹尸。特别是破陈友谅的战事,谢赣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且多次身先士卒,攻坚克难,冲锋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使敌军望风披靡,纳城纳土而降者不计其数。一次征战中,朱元璋中箭落马,谢赣南奋勇向前,使出浑身解数,匹马单枪救主。谢赣南以及兴国子弟兵纵横驰骋,血染征袍,九死一生,为大明的江山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取得彪炳功绩。
    四百将军建百座所城
    明朝取得江山后定都南京,洪武肇始,不少开国将军随之进入石头城。在都城,部分将军居功自傲,纵兵祸乱,掠物欺人,入宅扰民,伤天害理,无恶不作,且口出狂言,好内远礼,这使朱元璋伤透了脑筋。此时,明初的东南海疆又屡受倭寇骚扰,倭寇猖獗,蛮横无理,四处犯境侵边扰民。为防守海防,抗击倭寇,明太祖下定决心委派400将军到东南沿海建100所所城。如此一来,既能让开国将军远离都城,又保护了海疆和人民,师出有名,一石二鸟。
    见皇帝其心已决,刘伯温知谢赣南出生草野,既无机心,又无野心;又了解皇上“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且心胸狭隘,生性残暴,遂立即提点好友谢赣南:“诸葛孔明是一代名相,文韬武略,最终还得避祸汉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有就是唐代开元初年,唐玄宗认为:西汉诸将,以权贵不全;南阳故人,以悠闲自保。也就是西汉刘邦的开国功臣们,创世后身居尊位,结果不得好死;而东汉的元勋们,绝大多居于闲职,结果得以善终……因而备极一时之尊荣,往往身首异处,身败名裂,客死异乡,……祸祸福福,所倚所依,转化变幻。今将军功昭日月,气镇山河,彪炳史册,但功高盖主,宜急流勇退,速启程前往南部海防,以保全生命于世。”谢赣南一听频频点头。
    明洪武元年,谢赣南奉圣旨牌,取道家乡赣州兴国,于洪武二年到达潮州府厦岭村。明洪武二年(1369),决定在蓬洲都之厦岭渔村建设蓬洲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由于发生“厦岭之乱”,朝廷将所城内迁,改置于鮀江都之西埕诸村,仍以蓬洲所城称之。蓬洲所城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建成。所城城墙周长640丈,高1丈5尺。开4个城门,有月楼4座。城外有护城河,河长750丈,深1丈,宽2丈。
    蓬洲所城开始是一所屯军的兵营。明朝采用“筑小城,建卫所”的军事防范策略,推行“卫所制度”。“卫”即卫指挥使司,“所”即守御千户所、百户所。卫所置众兵防守,形成了有层次、有纵深的防御体系。当时,全国普设卫所,据明史载,截至洪武23年(1390),全国共有卫547个,所2563个,而且以后还在不断增加设置。蓬洲所城开始时,驻有军队1120人,将佐24人。设4个指挥(五品)。南门指挥谢赣南是主理,受到皇帝的恩宠。
    在蓬洲所城,谢赣南(古墓在蓬洲庵前山现保存完好)组成“谢氏子弟兵”,戍边固本,忠勇辅国,整肃军纪,抗击倭寇,保卫海域,经文纬武,安抚军民,守护南疆,修文彰武,存信明义,建设蓬城,整修器械,开通农贸,为朱明江山的稳固立下彪炳功绩。
&p;   一门十一世忠于明廷
    世袭潮州府蓬洲所城指挥使的谢赣南,其后裔俊彦辈出,谢氏一门忠烈,十一代忠于明廷。其中尤以武略将军、率部出征罗旁平乱的明威将军和援辽抗金的将军最显赫。朝廷多位命官曾题匾予以嘉奖。现“天宠褒封”、“下马石(当年路过文臣必下轿,武将须下马)”、“谢氏宗祠”、“关帝庙”等保存至今。
    至谢赣南玄孙谢宏经,文韬武略,治所有方;其弟谢宏赞升任潮州卫佥事,并将其兄谢宏经勒石刻碑于蓬洲乌船下双飞燕;至六世谢少川,因镇守南疆有功,被朝廷谥封“武略将军”;七世谢陵祚世袭武略将军;八世谢恩封“副千户”总兵,奉旨出征罗旁(现博罗)平乱,后战死罗旁,朝廷赐石羊石马,谥封明威将军(现墓在莲塘獭犸)。其子九世谢光献袭职副千户,并立府第题顮“天宠褒封”;至十世谢引之,已是崇祯年间,金兵大举进犯辽东,山海关、锦州等边关战事吃紧。谢引之率部出塞,援助明代民族英雄、千古名将袁崇焕,血洒疆场(古墓现在蓬洲鹧鸪山);十一世谢应诰,升任潮州指挥使。此时,清兵大举南犯,蓬洲谢氏子弟兵追随南明宰相、兵部尚书陈子壮反清复明,战死沙场的谢氏子孙不计其数。自此,蓬洲谢氏凋零;其一支迁至陆丰可塘。至近年才逐渐恢复元气,并于2012年重建谢氏宗祠《前期由严嵩题顮,后来由陈子壮题顮(现存)》、关帝庙。
    谢氏世袭所城指挥,忠裔世居所城。每逢祭祖时节,蓬洲谢氏族人至今保留着先拜关帝,再拜圣旨牌,最后才祭祖的风俗。谢家雄以及谢氏族人称“这一风俗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你是本文的第40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6、6、28
作 者: 谢文雄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