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公学的创办及暑假训练班 最新 图1张

    1938年初,马士纯、许宜陶、黄声、邱秉经等人在普宁兴文中学任教。许宜陶任校长,黄声任教务主任,邱秉经任训育主任(当时为中共普宁县工委统战部长),马士纯任舍务主任(当时为地下党负责人,中共普宁县工委书记)。他们在党组织的秘密领导下,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在学校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引起校董会主席、当地封建士绅陈益斋的不满和敌视。1938年上学期结束时,兴文中学校董会无理解聘这批在该校实施抗战教育享有盛名的党员教师和革命进步教师,引起该校教师的愤慨。黄声最先提出进步教师团结起来,集体辞职,另谋创建一所新型学校。马士纯首先采纳黄声的建议,报经中共潮汕中心县委批准,迅速转移这批进步教师,在当时揭阳县棉湖区辖的石牛埔创办“西山公学”,并不失时机地在当年暑假就举办首届训练班。
    马士纯于当年6月底离开普宁县工委,代表党委直接主持领导创建“西山公学”工作。“西山公学”以黄声为校长,聘请教育界知名人士张华云为名誉校长,杨少任为教导主任,黄耀为军事教员。
    黄声校长亲自勘查、联系和选定石牛埔义享公祠为校址。校址选择在石牛埔,是因这里属于半山区,北与大北山山脉接壤,往南便是南阳山和大南山,在这里办学适合于掩蔽和积蓄力量,适合日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而且这里靠近黄声家乡,他对一带很熟悉,在这一带的威信很高,人地两熟,有利于开展工作。借用义享公祠作为校址,当地群众很支持,尤其听说要在这里办中学,都很高兴。
    创办“西山公学”的招生消息一经传出,不过三几天的时间,就有240多名青年慕名而至。他们渴望进步,不少人由各县委、区委推荐入学。其中有许多党员学生,有来自各抗日团体的进步青年、渴望进步的小学教师、青年学生,他们不愿意当亡国奴,看到前方炮火连天,抗日军民正驰骋沙场,怀着保家卫国的责任和心愿,投身到这所新型学校。学员来自潮阳、普宁、揭阳、惠来、丰顺、潮安、澄海、饶平、汕头、南山管理局以及惠州、陆丰和海南文昌等县。
    “西山公学”暑假训练班设立文学专修班(简称文专班),分高、中、初3个班,加附小升中预备班共4个班。当年以普通中学名义开办而又特设“文学专修班”的做法,属“西山公学”首创,实际这是一个抗日干部短期训练班。文专高级班更是一个特殊的人才荟萃的班级,在首届文专高级班五十多名学员中,有苏冠甫、丘德华、蔡若明、邱秉斐、吴坚、詹益庆等17名党员,他们政治上比较成熟,很多人有过抗日救亡的实践经验。如苏冠甫,是一位在泰国干过革命,坐了8年牢的同志。他于1937年冬出狱后回国,由组织推荐来西山公学,成为班中骨干,是学生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学生丘德华,原是省立韩师的学生骨干,潮安县青抗会的活跃分子,他从闽西南党校调来担任西山公学学生党支部的首任书记。
    “西山公学”的教师大多数曾在北平、上海、厦门、广州等地读过大学,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并且参加过学生救国运动,或在潮汕青年抗日救亡运动中有实践经验,其中相当数量的人较早入党,有的已是党内县、区委的领导成员,既有教学理论又有抗日救亡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马士纯在文专高级班主讲“中国革命史”,实际上是讲中共党史,又主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策略”。黄声讲授“革命文学简史”。邱秉经讲授“中国地理”和“抗战中的潮汕地理形势”。杨少任讲授“政治经济学”。黄耀主讲军事课,讲授他从延安抗大学习后带来的有关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军事常识,并结合实践进行严肃紧张的操练。学生常在烈日高照之下,手持学校从附近农村征借来的为数不多的“汉阳造”步枪,在黄耀老师的示范下刻苦认真练习。“西山公学”有坚强的党组织领导,设有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除党的领导人马士纯代表地方党委领导外,教师党支部书记是杨少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是丘德华。
    “西山公学”的校训是抗大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当时办学条件很差,遇到的困难许多,但师生团结战斗,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西山公学”明德堂(即义享公祠)是一座闲弃多年的旧式祠堂,被农民作为牛栏和堆放杂物的地方,祠堂周围满目荒芜。开学之初师生一齐合力上阵,动手清扫,短短两三天就把这座祠堂修整一新。学校开办时没有经费,黄声校长自筹带来20元大洋的“开办费”,白手起家,使学校很快能上课。当时人们说“西山公学”是“三无学校”:教室无课桌,宿舍无床铺,食堂无餐桌。师生合力动手,因陋就简,边建校边上课。开学之初,在地上铺稻草为床,吃饭的时候8人蹲在地上围成一桌吃饭,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膳。师生多数赤足,生活很清苦。遇上防空时,就到山坡、林荫下上课,在石头上或自制的简陋桌椅上做功课。学员们学习热情高涨,晚自修铃声一响,学员自觉进入公祠大厅自修,用功读书。这里的学习生活既严肃又活泼,周末的文娱晚会则别开生面,同学们表演的活报剧、话剧各具风采,结合形势,抗日救亡气氛浓烈,而且师生一同上台表演节目。在那短短的暑假时间里,师生们还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帮助农民办夜校和妇女识字班,帮农民夏收夏种。
    经两个月的努力,暑假训练班于8月底结业。
    “西山公学”办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声名鹊起,对抗日救国教育的影响很大,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极其深刻。由于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坏团结抗日,使“西山公学”继续办下去有障碍有困难。地方党组织为巩固和发展这个干部教育基地并使它获得合法存在的地位,在新学期开学时将其改名为南侨中学,聘请当时暹罗归国华侨抗敌同志会主席林德兴担任校董会主席,并以“暹抗”领办中学的名义,将南侨中学向国民党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备案,获准开学,使南侨中学获得合法地位。
    “西山公学”虽只存在两个月时间,但它不愧为一所抗日救亡的革命学校,是当年潮汕地区抗日救亡运动一面光辉旗帜,也是潮汕地区抗战教育的一面光辉旗帜。

你是本文的第70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8、22
作 者: 欧创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