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驹格言碑 最新 图1张

    在潮阳和平古桥尾的施茶路口,有一块由中国科举制度最末一科进士范家驹手书镌刻的古格言碑(大峰风景区内有仿制品),碑内容为:“万事从宽,其福自厚;仁慈者寿,凶暴者亡。”格言大意是:对待万事若能以宽容的心处之,那么福气自然就厚(多)了;仁慈之人自会长寿,凶暴之人必会夭亡。从这古格言,我们不难看出儒家的“仁”和释家的“善”等思想对范家驹的处世和养生的影响。
    范家驹(1881-1943),名芝生,号蹶翁,潮阳和平人。1900年中乡举,1904年登进士,授法部郎中。1906年借病辞官返乡疗养,1910年随父往上海,时与知名人士黄遵宪、李瑞清、刘大同、朱汝珍等往来密切。系潮汕知名书画家,尤以碑体书法扬名于世,现散落于民间笔迹不少。
    据民国姚梓芳的《范家驹先生家传》述:范家驹“浏览书史,搜金石,剖析真伪,浸淫既深且久”。上面的格言便是摘范立本《明心宝鉴》中的《正己篇》和《继善篇》。《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内容荟萃明代之前汉族先圣前贤有关个人品德修养、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论述精华。
    范家驹的格言书法,不但是他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而且体现出了他豁达大度的气量、以善为本的情怀,这种气量和情怀,对现代人的养生和长寿,是具有相当大的借鉴作用的。
    一、“万事从宽”体现儒家养生学说的精华。儒家是建立在“仁”学基础上的。在孔子看来,最重要的是注意修心养性,搞好精神养生。因为精神强盛、心理健康可以强化人的生命,使人延年益寿。基于此,除了自己要时常保证心情愉悦,心境仁和以外,还要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仁待人,讲究和谐相处。除了亲人、爱人之外,还包括孝悌、宽、信、敏、惠、简、恭、谦、温、刚、毅、勇等道德行为规范,追求至善至美道德修养,有了这完美的目标,人的坏习惯就会减少;同时行忠恕之道,宽以待人,赐人以惠,这样就免除了怨恨与愤怒,减少了诸多情绪的疾病。若能这样,必是“其福自厚”。
    范家驹生活在清末民国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先辈曾希望他仕途显达,光祖耀宗。然而,他官至法部郎中,却只挂名而没到任。在北京住了两年,便借病避开政界。回乡后还要求子侄外出求学,攻读术业,不得在乡里以“进士”亲属名份惹事生非。而自己也甘于清贫,潜心书画,与世无争,过着悠哉游哉的生活。从这也体现了他拿得起放得下的思想,因而反映出他“万事从宽,其福自厚”的思想。
    二、“仁慈者寿”折射释家养生学说的要义。这里的“仁慈”,其要义在于“善”。释家讲究修德养生,炼心修性,要修养出一个好的道德情操来,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有可能修习出一副好的心性。修养道德情操,关键在于自觉地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发扬人性中“善”的优点,抑制甚至最终消灭人性中“恶”的缺点。因此,首先要求我们时时保持意静神宁,遇事均以心平气和处之,这样,人性七情就不会妄动了,人体的气机也就自然畅和,人的心性也就宏达明朗了。其次要有一个开阔的心胸,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泰然处之,乐观开朗,知足常乐。再次是克除私欲,涵养道德,根治陋习,修成正德和正果。其四是助人为乐,佛教教义中强调的“广行善事”,实际上是要求人们助人为乐,若时时先人后己,助人为乐,那么情性也就在无形中被陶冶了,心胸也就自然而然地开阔了,人的品德就在助人为乐中得到了修养。俗话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是故“仁慈者寿,凶暴者亡”乃自然而然的事。
    范家驹喜欢书法,一生临池不辍,绘过画,他的一幅扇面《墨梅图》,生动地刻画出梅花含笑盈枝的风姿,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他那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画面题诗一首:“春风吹断玉栏干,满目烽烟雪不寒。大好国花将折尽,姑留数朵与人看。”他借写梅花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范家驹经历了清末民国战乱的刀光剑影,经历了外国侵略者掠夺践踏的炮火烽烟,深怀报国之心。这里借赞美白梅的高风亮节以及刚强气格唤醒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报效祖国。

你是本文的第615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6、10、30
作 者: 际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