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88年8月,汕头市教育局教师宿舍六楼天台矗立起一口直径达5.5米的“大鼎”及附属设备,专门用来“盛装”位于赤道上空约3万6千多公里的教育同步卫星传送过来的电波。它就是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大鼎”就是网状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做成抛物面状,专门用来接收由教育卫星发射的微弱卫星信号,以录制教学录像带,为当时开展卫星电视教育、为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供视频教材录像带。 上世纪80年代,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越来越多的学校热心于开展电化教学。由于“文革”给教育带来千疮百孔的创伤,到上世纪80年代元气还未完全恢复过来,当时师资水平达标率很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迫在眉睫,中小学师资的培训任务很重。而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在“文革”中被破坏殆尽,音像器材奇缺,要开展电化教学困难重重。据1988年统计,那时全市共有中小学校一千多所,而全市中小学校只有单双卡录音机1760台,教学录像机106台,录音带24400盒,教学录像带6805多小时,其中市电教站占了1600多小时。这些电教设备和软件,基本上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重点中小学,许多学校根本没有电教设备。 为加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国家教委于1986年7月1日起,开设卫星电视教育,利用卫星播放教育节目,进行中小学师资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那时候许多学校和教师热衷于利用教学录像带开展录像教学。为了给学校和教师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录像教学资料,汕头市电教站得到省电教馆的支持,争取了包括一部口径5.5米网状抛物面接收天线的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的设备,利用这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录制了不少教学录像带,包括中小学教师的师资培训教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高考备考录像资料、第二课堂活动资料、成人教育资料和职业技术教育资料等等,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电化教学的开展。 这么庞大的接收天线配套的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当时在汕头市只有三座(不同单位的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有不同的接收任务和内容)。上世纪80年代要安装这样的设备,想请专业的安装队是没有的。我们电教站人员就自己动手,根据工厂提供的图纸,站内的五位年轻小伙子说干就干,白天上班,晚上奋战在天台。把沉重的设备从楼下搬到天台,按图纸拼装,依样画葫芦,把抛物面天线先在天台地面装好,没有起重设备,没有吊装设备,全靠体力、竹梯和竹杆等简单设备,硬把5.5米直径的“大鼎”支撑固定在六楼的天台上。然后先粗调“大鼎”的“鼎”口朝南偏西,再经过几个晚上的试调,爬上爬下调准焦点和天线方向,终于在接收机上看到教育卫星发送的清晰教育电视节目。电教站也加班加点录制整理了不少教育电视节目。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市各中小学的电教设备和电教软件大幅度充实增加,电化教学大踏步前进。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计算机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用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接收卫星教育电视节目,再制作成教学录像带逐步“偃旗息鼓”,再加上教育局搬到东区新址办公,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缺乏管理,卫星电视天线失去作用,隔了一些时日就被大楼的居民拆掉了。
|
你是本文的第45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12、24 作 者: 欧创皋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